[发明专利]盘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13137.X | 申请日: | 2006-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6944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8 |
发明(设计)人: | 胜俣悟;高岸雅幸;田中阳一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东芝 |
主分类号: | G11B33/12 | 分类号: | G11B33/12;G11B2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晓光;李峥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盘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使用采用垂直磁记录方法的记录介质的盘装置。
背景技术
盘装置,例如磁盘装置,包括矩形盒形的外壳,在该外壳中,存放作为磁记录介质的磁盘、用于支撑和旋转磁盘的作为驱动装置的主轴电动机、用于向磁盘写入和从磁盘读取信息的多个磁头、用于相对于磁盘可移动地支撑磁头的磁头致动器、用于旋转和定位磁头致动器的音圈电动机、具有IC磁头等的基片单元等。
如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3-22634最近所公开的,提供了以薄卡片形状形成的磁盘装置,从而使其可以插入例如个人计算机的卡片槽。由于卡片形磁盘装置必须形成为薄于且小于常规磁盘装置,因此,在板状基底上安装各种元件,并且将板状顶盖附接到基底。此外,在基底的背表面上提供印刷电路板,以及通过设置在支撑框架上的专用固定部件定位并保持印刷电路板上的I/F(接口)连接器。
此外,最近,为增大记录密度,垂直磁记录方法正处于发展中。应用垂直磁记录方法的磁盘装置通常包括磁头磁盘组件,其具有单个磁极磁头和两层盘形记录介质。该磁盘装置易于受到外部磁场的干扰,以及由于磁场干扰而删除在盘形记录介质上记录的数据的现象的影响。因此,与使用常规平面内磁记录方法的磁盘装置相比,要求使用垂直磁记录方法的磁盘装置进一步提高对外部磁场的屏蔽作用。为满足该要求,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3-77266中公开的盘装置中,通过在外壳的上表面、下表面以及侧表面周围,尤其在面对磁头移动范围的区域中缠绕带形或箔状磁屏蔽部件,来提高屏蔽作用。
然而,当在要求减小厚度和尺寸的卡片形磁盘装置的外壳的外表面周围缠绕带形或箔状磁屏蔽部件时,装置的厚度整体增大,阻碍了装置厚度的减小。此外,当缠绕磁屏蔽部件时,部件数量增多,并且制造和组装装置变得困难,并且其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根据这些情况设计,其目的是提供这样的盘装置,其磁屏蔽性能优良,且其厚度可得到降低。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盘装置包括:外壳,其具有基底和板状顶盖,其中所述基底由软磁性材料形成并具有上表面和与所述上表面相对的背表面,所述板状顶盖由软磁性材料形成并被附接到所述基底以覆盖所述基底的上表面;盘形记录介质,其包括具有垂直磁各向异性的磁记录层,所述记录介质被设置在所述外壳中;用于垂直磁记录的头,其进行对所述记录介质的信息处理;印刷电路板,其被设置为朝向所述基底的背表面;以及底盖,其由软磁性材料形成,并被设置为覆盖所述印刷电路板。
根据本发明的该方面,可提供一种磁盘装置,其磁屏蔽性能优良,且其厚度可得到降低。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给出,其中的部分通过描述变得明显、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得以理解。通过下文具体指出的方法及组合将实现并获得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
附图说明
被结合的并构成部分说明书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上面给出的总体描述以及下面给出的对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一起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硬盘驱动器(下文称为HDD)的上表面的透视图;
图2是从中去除了顶盖的HDD的平面图;
图3是HDD的分解透视图;
图4是示出HDD的基底与顶盖的邻接部分的截面图;
图5示意示出HDD的磁盘和磁头;
图6示出相对磁导率与外壳的泄漏磁场之间的关系;
图7示出饱和通量密度与外壳的泄漏磁场之间的关系;以及
图8示出采用平面内记录方法的1.8英寸磁盘装置的泄漏磁场强度与根据本实施例的HDD的泄漏磁场强度的比较。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应用本发明的实施例。
如图1至3所示,HDD以卡片形状形成,并根据例如PC卡片类型标准设置。更具体地说,HDD具有矩形板状基底10,板状基底10具有其中除其周缘部分都被安装如下文所述的各个部件的凹入部分、以及开口上表面。HDD具有用于封闭基底10的上表面的板状顶盖12、在基底10的背表面上提供的印刷电路板14,以及覆盖印刷电路板14和基底10的背表面的底盖15,并且该HDD通过层叠这些零件整体以卡片形状形成。基底10、顶盖12以及底盖15构成扁平的矩形外壳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东芝,未经株式会社东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1313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