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硅基型液晶显示面板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13787.4 | 申请日: | 2008-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1509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26 |
发明(设计)人: | 王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立景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62 | 分类号: | G02F1/1362;G02F1/1337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陶凤波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硅基型 液晶显示 面板 应用 电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硅基型液晶显示面板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且特别涉及一种可显示彩色画面的硅基型液晶显示面板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具有显示面板以显示画面的电子装置已被广泛地应用,特别是色彩品质佳、解析度高的显示画面更是消费者在选择电子装置时的重要依据。在各具特色的显示面板中,硅基型液晶显示面板(Liquid Crystalon Silicon,LCOS)具有良好的解析度而被大量的使用在各式的电子装置中。
若要在硅基型液晶面板上显示彩色画面,显示面板通常在硅基板侧的配向层下方设置彩色滤光层。使彩色滤光层夹置于配向层及硅基板之间。彩色滤光层包含不同颜色区块以显示各种颜色。由于不同颜色区块逐一形成于基板上,两相邻颜色区块的交接面上易形成凸起的形状,因此在工艺中并不易控制所有颜色区块的平整性,因此彩色滤光层的表面平坦度较差。当彩色滤光层的表面平坦度不够,容易导致配向层其材料厚度不均匀。若是因彩色滤光层过厚,配向层的材料过薄,在配向(rubbing)时容易刮伤彩色滤光层。除了会影响到配向层的特性,亦会降低其显示的彩色画面的品质,大大地降低硅基型液晶显示面板的工艺良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硅基型液晶显示面板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其在彩色滤光层及配向层之间形成一披覆层,以提高硅基型液晶显示面板画面显示的品质。
本发明提出一种硅基型液晶(Liquid Crystal on Silicon,LCOS)显示面板包括一透明基板、一硅基板、一彩色滤光层、一披覆层、一配向层及一液晶层。硅基板相对透明基板设置。彩色滤光层设置于硅基板上,并位于透明基板与硅基板之间。披覆层设置于彩色滤光层上,配向层设置于披覆层上。液晶层夹置于配向层及透明基板之间。
本发明另提出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一硅基型液晶显示面板及一光源模块。硅基型液晶显示面板包括一透明基板、一硅基板、一彩色滤光层、一披覆层、一配向层及一液晶层。硅基板相对透明基板设置。彩色滤光层设置于硅基板上,并位于透明基板与硅基板之间。披覆层设置于彩色滤光层上,配向层设置于披覆层上。液晶层夹置于配向层及透明基板之间。光源模块用以提供光源给显示面板。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示,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绘示依照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电子装置的硅基型液晶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2A至2E绘示图1的彩色滤光层至第一配向层形成步骤的示意图。
图3绘示图1的第一配向层至彩色滤光层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硅基型液晶显示面板
105:光源模块
110:透明基板
120:硅基板
130:彩色滤光层
131:红色区
133:绿色区
135:蓝色区
140:透明电极
150:披覆层
160:第一配向层
160’:锥角
170:第二配向层
190:液晶层
191:液晶分子
300:入射光
300’:反射光
P10、P30:像素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其绘示依照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电子装置的硅基型液晶显示面板的示意图。电子装置包括硅基型液晶显示面板100及一光源模块105。硅基型液晶显示面板100包括一透明基板110、一硅基板120、一彩色滤光层130、一披覆层150、一第一配向层160及一液晶层190。硅基板120相对透明基板110设置。彩色滤光层130设置于硅基板120上,并位于透明基板110与硅基板120之间。披覆层150设置于彩色滤光层130上,第一配向层160设置于披覆层150上。液晶层190夹置于第一配向层160及透明基板110之间。光源模块105用以提供一入射光300至硅基型液晶显示面板100。通过设置披覆层150于彩色滤光层130上,用以在硅基型液晶显示面板100中保护彩色滤光层130避免受到破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立景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立景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1378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