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保暖透湿薄膜布料制法及其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14048.7 | 申请日: | 2008-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548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24 |
发明(设计)人: | 郑森煤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湾百和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N3/14 | 分类号: | D06N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 红 |
地址: | 台湾省彰化***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保暖 薄膜 布料 制法 及其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布料产品及布料的制造制法,特别是指一种保暖透湿薄膜布料制法及其结构,其能有效发挥保暖透湿的功能,且具备抗静电、吸附体臭的独特效果。
背景技术
现今的布料材种类繁多,而较受市场欢迎的是一种具有保暖透湿效果的新型布料,此种已知的布料如图1所示,包含有一基布层001、一透湿防水层002及一吸水层003,该透湿防水层002为透湿防水胶材,且并形成于该基布层001的内侧面,使水无法透过,但使水蒸气可以透过;以及一吸水层003主要具有结合胶,且并设于该透湿防水层002的内侧面,该吸水层003为亲水性优良且并具有高能力吸水特性的材料;
前述现有的保暖透湿布料虽然可以发挥防水进入、人体湿气透出的效果,但是在实际运用上仍有若干仍待改进之处,例如:
其一,现有布料虽然具有防水透湿的功能,但却无法避免静电的产生,在户外干燥的气候之下,使用者身体磨擦所产生的静电容易累积,并且让使用者经常受到不预期的静电击打,甚至造成使用者身体的伤害。
其二,许多户外专用的布料需要有吸附体味的效果,例如常见的猎装、野外伪装(生态观测)及野外用鞋布料,若是无法防止体味散出,不仅野生动物容易嗅到人体的接近,而且会对使用者产生危险性。
针对前述的现有布料问题,本发明人在持续的研发改良之后,终于开发出一种保暖透湿薄膜布料制法及其结构,其能有效发挥保暖透湿的功能,且具备抗静电、吸附体臭的独特效果。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种保暖透湿薄膜布料制法,其用以生产具保暖透湿功能的保暖透湿薄膜布料,且具备抗静电、吸附体臭的独特效果。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种保暖透湿薄膜布料结构,其能有效发挥保暖透湿的功能,且具备抗静电、吸附体臭的独特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保暖透湿薄膜布料制法,依照本发明一较佳实施制法步骤至少包含:碳料粉碎、加温至摄氏800度至1000度间、旋转搅动平衡加温、混合及布于布料表面的五个步骤,前述步骤分别具有下述特征:
碳料粉碎,将竹碳原料粉碎;
加温至摄氏800度至1000度间,竹碳原料粉碎后置入高温炉内缺氧闷烧,且高温炉温度保持摄氏800度至1000度间;
旋转搅动平衡加温,在前述高温炉内缺氧闷烧过程之中同步进行旋转搅动,且通过此旋转搅动达成竹碳原料的平衡加温;
混合,将竹碳原料粉碎后与热可塑PU胶、架桥剂及触媒混合形成一碳料膜;以及
布于布料层表面;将前述材料混合后的碳料膜布设在布料层的其中一表面。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保暖透湿薄膜布料结构。
依照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其结构包含:一布料层以及一碳料膜,该布料层利用纤维编织而成;该碳料膜结合固化在该布料层的表面,且碳料膜内含有碳粉、架桥剂及触媒作为溶质,并且利用热可塑PU胶作为溶剂。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在碳料膜固化在该布料层的表面后,内含18%碳粉(例如:竹碳粉)由于经过摄氏800度至1000度间的旋转搅动平衡加温,故碳粉导电,发挥出抗静电效果;
此外,由于碳粉能够配合热可塑PU胶吸附体臭,并配合热可塑PU胶发挥保暖透湿的功能,故本发明十分适合使用在猎装、野外伪装(生态观测)及野外用鞋布料等产品之上。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的所述和其它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附图的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是现有防水透湿布料示意图;
图2是依照本发明制作较佳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是依照本发明结构较佳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001:基布层 002:透湿防水层
003:吸水层 100:碳料粉碎
200:加温至摄氏800度至1000度间
300:旋转搅动平衡加温
400:混合 500:布于布料层表面
600:布料层 700:碳料膜
710:竹碳粉 720:热可塑PU胶
721:微细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2,其是依照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制造流程图,本发明一较佳实施制法步骤至少包含:
碳料粉碎100,此步骤会将竹碳原料粉碎成片状或块状;
加温至摄氏800度至1000度间200,前述竹碳原料粉碎后置入高温炉内缺氧闷烧,且高温炉温度保持摄氏800度至1000度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湾百和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湾百和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1404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翠绿粘胶纤维布的制作工艺
- 下一篇:超级去污擦拭布材料的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