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感应加热烹调器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14668.0 | 申请日: | 2008-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3733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0 |
发明(设计)人: | 林秀竹;江碕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东芝;东芝家用电器控股株式会社;东芝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5B6/12 | 分类号: | H05B6/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海红;段承恩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感应 加热 烹调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感应加热烹调器,特别是涉及在顶板和感应加热线圈之间 具备板状加热体的感应加热烹调器。
背景技术
在感应加热烹调器中,在使用例如由铝、铜等的介电常数低且电传导 率高的材料形成的被加热烹调器具的情况下,常常会发生该被加热烹调器 具相对于顶板进行推斥移动的所谓的“锅浮动”现象。于是,为了加热由 介电常数低、电传导率高的材料形成的被加热烹调器具,人们就提出了在 顶板与感应加热线圈之间设置发热体的方案。但是,在该情况下,在发热 体被感应加热线圈进行感应加热的同时,被加热烹调器具也经由利用感应 加热线圈所加热的发热体被加热。为此,就存在着被加热烹调器具经由发 热体间接地被感应加热线圈加热,加热效率低这样的问题。于是,人们就 提出了在顶板与感应加热线圈之间设置因通电而发热的发热体,借助于发 热体对载置于顶板上的被加热烹调器具加热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方案。例 如,有日本国的公开特许公报、特开2007-123159号公报(以下,称为专利 文献1)。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情况下,发热体在与顶板相反侧,是用陶瓷制 的加强板支持着的。不锈钢制的发热体的热膨胀系数与陶瓷的加强板的不 同。为此,在发热体因通电所产生的发热而膨胀时,其与加强板之间的尺 寸变化之差就会变大。其结果是存在着会导致加强板的破损的问题。
此外,在专利文献1的情况下,发热体不仅顶板侧的上表面,就连感 应加热线圈侧的下表面也会发热。为此,就存在着:从发热体所产生的热 的一部分被用于载置于顶板上的被加热烹调器具的加热,加热效率低的问 题。此外,从发热体所产生的热的一部分,使设置于与顶板相反侧的感应 加热线圈的温度上升。为此,还存在着:必须在发热体与感应加热线圈之 间设置绝热结构等,导致结构的复杂化的问题。
发明内容
于是,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的问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可以降低 因热膨胀而产生的影响,并且加热效率与被加热烹调器具的材质无关而较 高的感应加热烹调器。
此外,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目的还在于提供加热效率 高而不会导致结构的复杂化的感应加热烹调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具备:载置被加热烹 调器具的顶板;设置于上述顶板的下方,对载置于上述顶板上的被加热烹 调器具进行感应加热的感应加热线圈;和配置在上述顶板与上述感应加热 线圈之间,对载置于上述顶板上的被加热烹调器具进行加热的板状加热体, 其特征在于:上述板状加热体,具有板状的绝缘基板和卷绕于上述绝缘基 板、通过进行通电而发热的带状的加热器。
此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具备:载置被 加热烹调器具的顶板;设置于上述顶板的下方,对载置于上述顶板上的被 加热烹调器具进行感应加热的感应加热线圈;和配置在上述顶板与上述感 应加热线圈之间,对载置于上述顶板上的被加热烹调器具进行加热的板状 加热体,其特征在于:上述板状加热体,具有板状的绝缘基板、设置于上 述绝缘基板的回折部以及设置于上述绝缘基板、通过通电而发热的带状的 加热器,上述加热器,在上述回折部处回折、设置于上述绝缘基板的上述 感应加热线圈侧,并且其它部分则设置于上述绝缘基板的顶板侧。
如果采用上述构成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则具备具有带状的加热器和卷 绕有该加热器的绝缘基板的板状加热体。加热器借助于通电而发热,该热 对顶板上的被加热烹调器具进行加热。借助于此,被加热烹调器具就可以 直接被板状加热体的加热器加热。因此,能与材质无关地加热被加热烹调 器具,还可以提高加热效率。
此外,在本发明的第1方案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带状的加热器被卷 绕于绝缘基板。借助于此,由于绝缘基板和加热器大部分未紧密贴合,故 即便是因通电发热而在加热器中发生了尺寸变化,在加热器与绝缘基板之 间也不产生相互作用。即,即使加热器的尺寸变化,在绝缘基板发生的应 力也会降低。为此,即便是在绝缘基板与加热器之间热膨胀系数之差大的 情况下,也不会因加热器的发热而在绝缘基板发生裂纹等的破损。因此, 可以提高板状加热体的耐久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东芝;东芝家用电器控股株式会社;东芝家用电器株式会社,未经株式会社东芝;东芝家用电器控股株式会社;东芝家用电器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146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纳生物粒子介电表征装置
- 下一篇:一种静电喷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