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延迟电路、半导体控制电路、显示设备和电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15106.8 | 申请日: | 2008-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7825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04 |
发明(设计)人: | 韦拉庞·贾鲁普恩福尔;木田芳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尼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3K5/13 | 分类号: | H03K5/13;H03K5/14;H03K19/20;H03K19/0185;G09G3/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小临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延迟 电路 半导体 控制电路 显示 设备 电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延迟电路、半导体控制电路、显示设备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当在与驱动电路集成的显示设备的绝缘基板上形成倒相电路(inverter circuit)时,在对于TFT(薄膜晶体管)的多晶硅过程或非晶硅过程中,诸如阈值电压Vth、迁移率μ等的晶体管特性的变化比在单一结晶过程中的大。
图1是示出通过将两级的典型的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倒相电路彼此连接而形成的缓冲器电路(下文称作延迟缓冲器电路)的图。
该电路具有配置简单(面积小)、泄漏电流小(功率消耗低)等的优点。
然而,已知的是,输出OUT关于输入IN的延迟量取决于N沟道晶体管(下文称作NchTr)或P沟道晶体管(下文称作Pch Tr)的特性变化。
即,延迟量是表示晶体管的特性的量之一。当晶体管特性差时,延迟量大。当晶体管特性好时,延迟量小。
数字电路可以比较延迟量。因此,当可以精确检测延迟量时,将容易地检测晶体管的特性。
然而,由晶体管形成的典型反相器的延迟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NchTr和PchTr两者,因此不现实。
例如,图2是示出通过多晶硅过程制造的延迟缓冲器电路的延迟量与NchTr和PchTr的特性之间的关系的图。
在一些非专利和专利文件中,采取仅由单一沟道晶体管形成的倒相电路。
例如,在Hisashi Hara,“Fundamentals of MOS Integrated Circuit”,KindaiKagaku Sha Co.,Ltd.,第94-96中(下文称作非专利文件1)介绍了自举型倒相电路。图3是输出非专利文件1中描述的电路的图。
图3的电路包括三个单一沟道晶体管(Pch Tr)Q11、Q12和Q13,以及电容器C11。
图4是示出日本专利公开No.2005-143068(下文称作专利文件1)中介绍的使用单一沟道晶体管(Pch Tr)的自举型倒相电路的图。
晶体管Qp21的源极连接到VDD电源,并且其栅极经由电路输入端21供应有输入信号IN。输出信号OUT经由电路输出端22源自晶体管Qp21的漏极。
晶体管Qp22的源极连接到晶体管Qp21的漏极,并且其漏极连接到VSS电源。电容Cp21连接在晶体管Qp22的栅极和源极之间。电容Cp21与晶体管Qp22一起形成自举电路23。
晶体管Qp23的源极连接到晶体管Qp22的栅极,并且其漏极连接到VSS电源。晶体管Qp23的栅极被供应有参考信号REF1。晶体管Qp23的源极与晶体管Qp22的栅极之间的连接点将被称作节点ND。晶体管Qp24的源极连接到VDD电源,并且其漏极连接到节点ND。晶体管Qp24的栅极被供应有参考信号REF2。
图5是示出图4的电路中的输入信号IN、参考信号REF1和REF2、节点N的电势和输出信号OUT的各个电平和它们之间的时序关系的图。
将参考信号REF1处于VSS电平的时段称作预充电时段。将参考信号REF2处于VSS电平的时段称作复位时段。
通过提供这些复位和预充电时段,能够抑制泄露电流,使得输出信号OUT的电势幅度等于输入信号IN的电势幅度,并增加级数。
发明内容
然而,非专利文件1中所述的电路消耗很高的功率,并且因此不适合于作为下一代移动设备的主题之一的低功率消耗。
专利文件1中介绍的自举型倒相电路改进了泄漏消耗的功率,但是具有很大的电路规模(每个延迟电路有多个晶体管和2个电容)。此外,需要多个输入信号。自举型倒相电路不适合于小框架。
即,有大量电路构成元件,需要电路输入信号REF1和REF2以及电路输入信号IN(即,需要用于配线的布局区域和用于信号生成电路等的区域),并且还有预充电时段,在该时段期间泄漏电流流动。因此,自举型倒相电路不适合于更窄框架和更低功率消耗。
如上所述,一般而言,在用于与驱动电路集成的显示设备的绝缘基板上 形成的TFT(薄膜晶体管)的多晶硅工艺或非晶硅工艺中,诸如阈值电压Vth、迁移率μ等的晶体管特性的变化比单晶工艺中的大。
因此,在进行设计时,增加晶体管尺寸或升高驱动电压的电平,以保证用于很大变化的足够操作余量。
结果,例如,由于晶体管尺寸大引起的功率消耗增加和很大框架成为问题。已经提出了很多技术,包括用于降低功率消耗的驱动系统和窄框架布局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尼株式会社,未经索尼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1510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污泥浓缩滗水装置
- 下一篇:一种抗冲击的玻璃钢化粪池支撑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