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手持式粘合剂涂敷器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15451.1 | 申请日: | 2008-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9215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25 |
发明(设计)人: | B·J·彼得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胶点国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5/00 | 分类号: | C09J5/00;B43M1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顾峻峰 |
地址: | 美国威***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持 粘合剂 涂敷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通常涉及压敏性粘合剂及其到希望的表面上的涂敷,尤其涉及一种 手持式粘合剂段涂敷器装置。
背景技术
上世纪粘合剂技术的一个重要突破是引入压敏热塑性粘合剂。热塑性粘合 剂具有优异的粘结质量;可以通过加热软化并且通过冷却而固化。这些特性使 得热塑性粘合剂具有防水、弹性和持久的柔性连接。热塑性粘合剂具有称为“塑 性记忆”的性能,意味着每次将热塑性粘结带加热后,可以模铸成任何希望的形 式。
热塑性粘合剂在当今工业中具有重要应用。例如,在批量邮寄准备时,销 售商经常希望在运输文件上附上诸如信用卡之类的卡片,以便消费者能够容易 地从运输文件上撕掉卡片。实现这种粘贴的一个方法涉及压敏、热塑性粘合剂 的使用。
除了上述的热塑性粘合剂的用途之外,工业行业正在发现其额外的用途。 例如,热塑性粘合剂被日常使用和用作小粘结点,以便不再使用机械紧固件, 例如订书钉、螺钉、铆钉、夹子、按扣、图钉、U字钉。热塑性粘结剂也广泛 应用在包装和生产纸板箱、盒子和瓦楞纸板、袋、信封、一次性产品(尿布以 及其它纸制品)、香烟、标签和邮票上。实际上,现在对于热塑性粘结剂的需求 已经扩展到了非常广阔的领域并且不局限于装配线类装置。
工业行业日益要求在现场使用便携式、使用简单、有效、便宜并且安全的 分配装置来涂敷热塑性粘合剂。此外,这种分配装置必须能够将热塑性粘结剂 粘着到非平面的、凹陷的、难于到达的、或者不稳定的表面上。此前已知的装 置和方法不能提供足够便携式的、使用简单的、有效的、便宜并且安全的分配 设备以及能够将热塑性粘结剂应用到非平面的、凹陷的、难以到达的或者不稳 定的平面上的热塑性粘合剂携带介质。
近年来,热塑性粘合剂的应用已经从工业应用扩展到家庭或者学校使用, 例如艺术工程或者手工艺。剪贴簿、橡皮图章、缝纫、制作礼物篮以及制作蜡 烛就是使用压敏、热塑性粘合剂的新式艺术和手工艺的一些例子。随着这些业 余爱好的发展,对于分配热塑性粘合剂的简单、便携装置的需求日益重要。
几种不同类型的设备可以用于涂敷热塑性粘合剂。例如,可用热胶枪分配 加热的热塑性粘合剂至物品或者表面上,然而当使用这种涂敷器时,会有安全 方面的考虑,尤其在学校里。此外,这种设备不便于在有电的地方使用并且不 便于携带,因为热胶枪设备在运输并在另一个地点使用之前必须被冷却。
许多粘合剂涂敷器设备不需要使用热或者电,然而,当需要在不连续的地 方涂敷粘合剂段时,它们体积庞大并且使用麻烦。此外,传统的热塑性粘合剂 涂敷器基于工业设计,因此对于经常或者日常使用来说,它们价格昂贵、难以 操作并且笨重不易运输。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粘合剂段涂敷器装置,其具有位于壳体内的粘合剂 分配轮和卷绕芯系统。本发明粘合剂涂敷器的构造使得用一只手就可以将粘粘 合剂段从带上分配,并且使用一个动作同时分配粘合剂段和使下一段粘合剂段 移动到分配位置。
载体释放带可以由普通材料载体释放带制成,其可以在粘合剂段涂敷过程 之前或之后被切成单个带条。优选实施例的横向宽度近似为一英寸,尽管载体 释放带带条的尺寸可以根据本发明的粘合剂段涂敷器装置相关的送进机构而变 化,送进机构与该粘合剂段涂敷器设备一起使用。
载体释放带的第二表面与第一表面的摩擦系数不同,以便粘合剂段不会象 粘到第一表面那样强地粘结到第二表面。当载体释放带卷绕成卷时,第一表面 以及涂敷到其上的粘合剂段将是加载粘合剂段的载体释放带带卷的外表面。
在本发明的某些优选实施例中,粘合剂段涂敷器装置包括载体带的分配系 统,其包括供给轮、用过带的卷绕轮以及滚轮,每一个均可转动地装配在粘合 剂段涂敷器装置的壳体内部。加载粘合剂段的载体释放带带卷插入供给轮上并 且以安全的方式与供给轮配合,当供给轮旋转时,使得加载粘合剂段的载体释 放带带卷旋转。供给轮包括齿轮系统或者与卷绕轮配合的其他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胶点国际有限公司,未经胶点国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154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