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包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15929.0 | 申请日: | 2008-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2560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06 |
发明(设计)人: | 朴庆镐;高锡;徐镜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SDI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10/04 | 分类号: | H01M10/04;H01M2/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韩明星;罗延红 |
地址: | 韩国京畿***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 ||
本申请要求于2007年10月30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第2007-0109725 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和权益,该申请的内容通过引用包含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各方面涉及一种二次电池,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用于将二次 电池结合的电池包的结构。
背景技术
近来,已经迅速开发并生产了紧凑、重量轻并且便携的电子装置(例如, 蜂窝电话、笔记本电脑、可携式摄像机等)。这些便携式电子装置包括电池包, 从而即使在不提供另外的电源的地方这些装置也可被操作。最近,当考虑到 经济方面的因素时,电池包采用可执行充电/放电的二次电池的例子。镍-镉电 池、镍-氢电池、锂电池和锂离子二次电池是典型的二次电池。锂离子二次电 池的操作电压大约比镍-镉电池和镍-氢电池的操作电压高三倍,镍-镉电池和 镍-氢电池被广泛地用作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电源。此外,由于锂离子二次电池 每单位重量的能量密度非常高,所以锂离子二次电池被广泛使用。
二次电池通常采用锂基氧化物作为正极活性材料,采用碳材料作为负极 活性材料。通常,二次电池根据电解质的类型分为液态电解质电池和高聚合 物电解质电池。使用液态电解质的电池被称作锂离子电池,使用高聚合物电 解质的电池被称作锂聚合物电池。锂二次电池按照各种形状(例如,圆柱形、 方形和袋形)形成。
在具有这些形状的二次电池中,方形二次电池的边缘在组装和/或使用期 间会由于撞击而被挤坏。为了防止这个问题,可在将覆盖二次电池的边缘的 盖框架结合到电池上之后,使用所述二次电池。
二次电池具有圆滑形状的横侧表面(rounded lateral side surface),因此由 于该圆滑形状的横侧表面而使二次电池与盖框架的装配变得困难。装配工人 将电池推到盖框架中,结果,盖框架发生非弹性变形。此外,因为盖框架由 于变形而不能恢复到最初的形状,所以难以将二次电池与盖框架重新装配。
此外,与盖框架接触的二次电池的圆滑形状的侧表面被压迫,从而影响 盖框架的装配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各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具有结合到电池的盖框架, 从而盖框架不会产生塑性变形。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包括:充电电池, 具有至少一个圆滑形状的横侧面;盖框架,包括围绕充电电池的每个横侧面 的侧部,其中,至少一个凹槽形成在覆盖充电电池的圆滑形状的横侧面的所 述侧部的两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与充电电池的圆滑形状的横侧面接 触的盖框架的一个侧部是圆滑形状的侧部,以围绕所述圆滑形状的横侧面。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包括:充电电池, 具有至少一个圆滑形状的横侧面;盖框架,包括围绕充电电池的每个横侧面 的侧部,其中,与充电电池的圆滑形状的横侧面接触的盖框架的一个侧部是 围绕所述圆滑形状的横侧面的圆滑形状的侧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至 少一个凹槽形成在覆盖充电电池的圆滑形状的横侧面的所述侧部的两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从充电电池的宽面的正面看,充电电池是方形 形状,并且盖框架按照围绕充电电池的窄的横侧面的方形形状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凹槽按照方形或者弧形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盖框架由热塑性树脂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在盖框架的侧部上形成用于充电/放电端子的 孔。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述电池包包括布置在盖框架的侧部中的一个 与电池之间的保护电路板,充电/放电端子形成在所述保护电路板上,其中, 在盖框架的框架中形成用于容纳充电/放电端子的孔。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在保护电路板和充电电池之间布置用于使保护 电路板绝缘的绝缘件。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在保护电路板和充电电池之间布置用于安装保 护电路板的安装壳。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电池包包括卷标,该卷标包围一个区域,在该 区域中,所述具有凹槽的侧部与充电电池接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充电电池是罐式充电电池。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充电电池是袋式充电电池。
将在接下来的描述中部分阐述本发明另外的方面和/或优点,还有一部分 通过描述将是清楚的,或者可以经过本发明的实施而得知。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SDI株式会社,未经三星SDI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159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用小型风动示宽辅助装置
- 下一篇:多功能粉笔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