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示剩余工作时间的方法及移动终端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16480.X | 申请日: | 2008-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8892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8 |
发明(设计)人: | 曾伟才;姚文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725 | 分类号: | H04M1/72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29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示 剩余 工作时间 方法 移动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示剩余工作时间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手机用户不断扩大的应用需求,手机制造商使得手机除了原本的功能外,即通话功能以外,还增加了很多附加的功能,例如视频通信、日程管理、游戏、多媒体、摄影、摄像等各种应用功能。这样,在向手机添加各种附加应用功能的同时,手机电池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电量也随之增加。
一般地,手机剩余电池电量都通过位于用户界面,即显示屏上的电池图标和对应的格数显示出来。电池格数计算的通常做法是:对手机进行放电试验,比如在电池充满情况下,手机可以使用500小时,电池的电压从最初充满时的高电压,会下降到手机不能使用的低电压。将总时间等分,对应的时刻的电压值作为判断电池格数显示的标准,当手机通过采样得到电池电压达到某个电压门限值时,则显示相应的格数。这样,用户可以根据显示屏上电池格数的多少,估计出手机大概还有多少电量剩余,还能通话多长时间,还能待机多长时间。
在发明创造的过程中,本发明实施例的发明人发现,现有的手机的电池电量的提示方法存在如下缺陷:手机在不同的电波环境下,或运行不同的程序,或启动不同的功能,电池消耗程度会有所不同,只用电池电量格数来显示电池电量,无法得知在当前使用状态下,手机还能使用多长时间。如当前信号状态下,通话还能坚持多久,或当前状态下,利用手机听音乐还能听多久。用户只能根据经验进行判断,无法做较为准确的预测剩余时间。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示用户手机在当前使用状态下,手机的剩余电池电量的续航时间。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提示剩余工作时间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检测移动终端当前工作电流I;检测移动终端当前剩余电池电量Q;根据所述的移动终端当前工作电流I、当前剩余电池电量Q与剩余工作时间t之间事先构成的关系公式t=Q/I,计算得到剩余工作时间t;提示所述的剩余工作时间给用户。
同时,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提示剩余工作时间的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电流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移动终端当前工作电流;剩余电量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移动终端当前剩余电池电量,并将所述的当前剩余电池电量发送给中央处理单元;中央处理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的当前工作电流和当前剩余电池电量,计算出剩余工作时间;提示单元,用于将所述的剩余工作时间提示给用户。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提示剩余工作时间的方法及移动终端,提供用户在当前使用状态下,移动终端电池的剩余电池电量的续航时间,较为准确的提示用户在当前工作状态下,移动终端的剩余工作时间。从而用户可根据该时间提示,合理安排对手机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装置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剩余电量检测单元的装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提示剩余工作时间的方法及移动终端。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包括但不限于具有移动通信功能的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DA)等移动终端,本发明实施例仅以手机为例。
请参见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提示剩余工作时间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检测手机当前工作电流I;检测手机当前剩余电池电量Q;根据所述的手机当前工作电流I、当前剩余电池电量Q与剩余工作时间t之间事先构成的关系公式t=Q/I,计算得到剩余工作时间t;提示所述的剩余工作时间给用户。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提示剩余工作时间的方法具体包括:
检测手机当前工作电流。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增加一个精密电阻R,与手机电池串联,并接入电池供电电路。手机检测精密电阻R两端的电压。通过电压V、电流I与精密电阻R之间事先构成的已知关系公式I=Q/R,计算出手机当前工作电流I。所述的当前工作电流包括手机开机后,各种状态下(如通话状态,待机状态,游戏状态)的电流。由于精密电阻自身并没有像电池一样的自充、放电现象,所以,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检测到的手机当前工作电流数据是非常准确的,并且可以是实时检测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1648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