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蓝色电泳液和其制备方法以及其微胶囊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16962.5 | 申请日: | 2008-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0870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15 |
发明(设计)人: | 倪卓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大学;倪卓 |
主分类号: | G02F1/167 | 分类号: | G02F1/167;C09B67/12;C09B67/46;C09C3/08;B01J1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必浩得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关松寿 |
地址: | 518060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蓝色 电泳 制备 方法 及其 微胶囊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柔板显示器的功能材料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蓝色 电泳液及其制备方法,还涉及以该种蓝色电泳液制备微胶囊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电子纸与早几年出现的电子书不同,电子书像便携式电脑一样, 靠液晶显示屏显示内容,虽然它早已实现商业化,但没有形成大的 市场,这是因为许多人根本感受不到电脑屏幕阅读的好处。虽然液 晶显示屏已解决人们阅读时的不适感,但其仍无法解决在阳光直射 下阅读的问题。电子纸的优点就是可以显示高分辨率的字符,而且 在不同的阳光照射下都能很好地阅读,由于电子纸可以被成千上万 次地使用,这将显著地减少办公室和家庭的纸张浪费,同时也保护 了森林资源,另外电子纸还可与网络连接,及时更新信息,亦可使 用动画的方式带给人们相关报道;人们也能够像在传统纸张上打印 文件一样打印在电子纸上。
形成“电子纸”的两大技术支柱是塑料晶体管和电子墨水,由 美国朗讯公司和贝尔研究所开发的塑料晶体管,又称有机晶体管, 是基于碳基化合物形成的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用结晶硅做半导体, 制作时需加热,不能用怕热的软胶片作为底层,所以制出的显示器 是硬的。电子纸则不用硅或结晶硅做半导体,而用塑料晶体管,这 样就可用软的材料如胶片作为显示器的底层,制得的电子纸就能与 纸一样折叠弯曲。
形成“电子纸”的另一大支柱便是“电子墨”。电子纸的原理是 在“纸”的中间填充无数微小的可以感应电荷的胶囊,即“电子墨”。 电子墨的基本构造是用两层显示片,当中夹了许多比人的头发丝还 细小的小球,这种微小颗粒内包含着黑色的染料使包裹着它的透明 颗粒呈墨色,那些更为微小的白色粒子能够感应电荷而朝不同的方 向运动,当它们集中向某一个方向运动时,就能使原本看起来呈黑 色的颗粒的某一面变成白色。根据这一原理,通过塑料晶体管的电 场变化,便能够使电子墨水展现出色彩和图案来,但现有技术对黑 色和白色粒子研究较多,而针对彩色显示的技术尚未成熟。
微胶囊化电子墨水是由麻省理工学院(MIT)媒体实验室于1997 年提出的。它利用电泳显示原理,创新性地把颜料颗粒和深色染料 溶液包裹在微囊内,在微囊内实现了电泳显示,从而抑制了电泳胶 粒在大于胶囊尺度范围内的团聚、沉积等缺点,提高了稳定性,延 长了使用寿命。由于微胶囊化电子墨水显示技术具有超低损耗、宽 视角、便携性高以及高对比度等优越的特性而得到人们的青睐,同 时微胶囊化的电泳基液可以通过打印或印刷的方法涂覆在适当的基 体材料上,进而实现柔性显示。因此,微胶囊化电子墨水显示技术 被认为是当前最具发展前途的电子纸显示技术之一。
电子墨水微胶囊作为电子墨水显示的核心组成部分,它的性能 将直接影响到显示性能的好坏。例如微胶囊中固体颗粒的含量、染 料的浓度、微胶囊的粒径以及外加电场强度等都直接影响着电子显 示的对比度。
目前制备电子墨水的方法主要是对电泳显示液微胶囊化。微胶 囊是一种具有聚合物壁壳的微型容器,它不仅可以包封液体、固体 颗粒或气体,而且通过选择适当的壁材也可以改善核材料的功能。 因此己经被广泛应用于无碳复写纸、液晶、粘合剂、化妆品、有机 溶剂、香料和染料等领域。微胶囊的制备是电泳显示技术的关键。 与普通的微胶囊相比,电泳显示微胶囊有特殊的要求。首先微胶囊 囊壁必须透明,才能从外部观察到颜料粒子显示的颜色。其次,包 覆的颜料粒子在微胶囊内具有很好的悬浮稳定性,在电场作用下能 够快速移动到壁面而显色。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蓝色电泳液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 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泳液微胶囊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蓝色电泳液,由含量2-4mg/ml的酞菁蓝BGS,含量为0.1-0.6 mg/ml的有机胺,含量为1-2mg/ml的表面活性剂及分散介质组成。 所述有机胺为二氢化牛油基仲胺;所述表面活性剂为酯类物质和聚 乙烯蜡,优选山梨醇单油酸酯(Sipan80),所述分散介质为四氯乙 烯或苯乙烯。
一种蓝色电泳液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包括:
a在室温下将双氢化牛油基仲胺以酞菁蓝BGS颗粒用量5-15%的 重量溶于无水乙醇中,加入酞菁蓝BGS颗粒,用超声波将其分散均 匀后,在温度70-90℃下搅拌回流1-2小时,然后除去无水乙醇,得 到双氢化牛油基仲胺改性酞菁蓝BGS颗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大学;倪卓,未经深圳大学;倪卓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1696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