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水溶性纳米银抗菌组合物及其制备、含该组合物的母粒及其制备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17144.7 | 申请日: | 2008-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0280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8 |
发明(设计)人: | 代大庆;张慧茹;李荣先;陈建军;杨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8L101/00 | 分类号: | C08L101/00;C08K13/06;C08K9/04;C08J3/20;C08J3/22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18057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溶性 纳米 抗菌 组合 及其 制备 | ||
1.一种非水溶性纳米银抗菌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S1按以下重量比称取各组分:
非水溶性还原剂 1--90%
分散剂 0.1--50%
银化合物 1--20%
无机粉末填料 0--70%
热塑性赋型树脂 0--80%,所述非水溶性还原剂是选自:
结构式为R N(R1)R2的烷基胺类,
其中,R是碳原子数为7-30的烷基,
R1是选自H或碳原子数为1-30的烷基,
R2是选自H或碳原子数为1-30的烷基;
或,
结构式为RCONH(CH2)xN(R1)R2的烷酰胺基胺类,
其中,R是碳原子数为7-30的烷基,
X=1-7,
R1是选自H或碳原子数为1-30的烷基,
R2是选自H或碳原子数为1-30的烷基;
或,
结构式为RCON(R1)R2的烷酰胺类,
其中,R是炭原子数为7-30的烷基,
R1是选自H或碳原子数为1-30的烷基,
R2是选自H、碳原子数为1-30的烷基、或-(CnH2n)NOC R3,其中n=1-30, R3是碳原子数为1-30的烷基;
S2在反应容器内将非水溶性还原剂加热到130-160℃;
S3向反应容器内加入分散剂,并搅拌溶解;
S4在130-160℃下,向反应容器内加入银化合物,搅拌10-40分钟,银化 合物被加热后的还原剂还原生成纳米银,并分散于反应液中;
S5向反应容器内加入无机粉末填料,并搅拌均匀;
S6向反应容器内加入热塑性赋型树脂,在150-200℃下搅拌并使热塑性树 脂熔化均匀,然后卸料,冷却到室温,粉碎,即得。
2.一种非水溶性纳米银抗菌组合物,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溶性纳米银抗 菌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水溶性纳米银抗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 剂是脂肪酸或脂肪酸与脂肪酸盐的混合物;所述脂肪酸的碳原子数在7-40 之间,所述脂肪酸盐是选自脂肪酸二价金属盐或脂肪酸三价金属盐中的至少 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水溶性纳米银抗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银化 合物是有机银化合物或无机银化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水溶性纳米银抗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银化 合物是选自羧酸银、磷酸酯银、亚磷酸酯银、硝酸银、磷酸银、硫酸银、亚 硫酸银、偏钒酸银、钒酸银、钼酸银或氧化银中的至少一种。
6.一种纳米银抗菌母粒,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比含有5-80%的权利要求 2-5任意一项所述的非水溶性纳米银抗菌组合物,以及20%-95%的热塑性载 体树脂。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纳米银抗菌母粒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P1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溶性纳米银抗菌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制备权利要 求2-5任一项所述的非水溶性纳米银抗菌组合物;
P2将非水溶性纳米银抗菌组合物粉碎成为粉状或不规则粒状,并按5-80%的 组合物与20%-95%的热塑性载体树脂的比例进行配料,并混合;
P3将混合好的配料用双螺杆挤出机共熔挤出,切粒,即得含有非水溶性纳米 银抗菌组合物的抗菌母粒。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纳米银抗菌母粒在制备纳米抗菌树脂制品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未经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1714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软性电路板
- 下一篇:拍摄装置及其拍摄和影像浏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