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话簿的生成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18330.2 | 申请日: | 2008-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536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黄怡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725 | 分类号: | H04M1/725;H04M1/275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18053***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话簿 生成 方法 系统 移动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移动通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话簿的生成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使用的越来越普及,手机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通信工具。电话簿是手机中最基本最实用的一个功能,随着人们对手机电话簿功能需求的日益增长,电话簿的功能也设计得越来越强大。电话簿的主要功能就是记录联络人姓名及其电话号码,方便用户查询和拨打。然而,目前的手机电话簿是以单个人的形式存在来进行记录的;对于记录一个家庭成员的姓名及电话号码时同样也是以单个人的形式存在,其不能很好的体现出电话簿中哪些人是为一个家庭的成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以一个家庭为单位来记录其成员的联系信息的电话簿的生成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话簿的生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电话簿中设置家庭联络簿,在所述家庭联络簿中设置家庭成员域;
接收用户针对家庭成员域输入的电话号码及姓名;
生成并存储家庭成员的电话记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话簿的生成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设置模块,用于在电话簿中设置家庭联络簿,在所述家庭联络簿中设置家庭成员域;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针对家庭成员域输入的电话号码及姓名;
生成模块,用于生成家庭成员的电话记录;
存储模块,用于存储家庭成员的电话记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括上面所述的电话簿的生成系统的移动终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以一个家庭为单位来记录其成员的联系信息,既便于用户记住家庭各成员的姓名;其很好的体现出电话簿中哪些人是为一个家庭的成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话簿的生成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2至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家庭为单位来设置其成员的联系信息的界面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话簿的生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阅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话簿的生成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S101中,在电话簿中设置家庭联络簿,在所述家庭联络簿中设置家庭成员域;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为在电话簿中设置家庭联络簿的界面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所述家庭联络簿中还设置了座机域。所述家庭成员域包括丈夫域、妻子域和孩子域。
在步骤S102中,接收用户针对家庭成员域输入的电话号码及姓名;
如图4所示,为针对家庭成员域输入的电话号码及姓名的界面示意图。
在步骤S103中,生成并存储家庭成员的电话记录。
如图5所示,为家庭联络簿列表的界面示意图。
请参阅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话簿的生成系统,该系统包括:设置模块10、接收模块20、生成模块30、以及存储模块40。所述电话簿的生成系统可以是内置于移动终端中的软件单元、硬件单元或者是软硬件结合的单元。
该设置模块10用于在电话簿中设置家庭联络簿,在所述家庭联络簿中设置家庭成员域;接收模块20接收用户针对家庭成员域输入的电话号码及姓名;生成模块30用于生成家庭成员的电话记录;存储模块40用于存储家庭成员的电话记录。
作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电话簿的生成系统还包括:座机域设置模块50,该座机域设置模块50用于在所述家庭联络簿中设置座机域。
由上可知,本发明实施例以一个家庭为单位来记录其成员的联系信息,既便于用户记住家庭各成员的姓名;其很好的体现出电话簿中哪些人是为一个家庭的成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183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