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纯度植物靛蓝染料的生产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18838.2 | 申请日: | 2008-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9740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1 |
发明(设计)人: | 张义安;赵其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五邑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B61/00 | 分类号: | C09B61/00 |
代理公司: | 江门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柏林 |
地址: | 529020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纯度 植物 靛蓝 染料 生产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染料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传统的植物靛蓝生产工艺是把收刈下的汁水不失蓝草放置于发酵池中进行一定时间的沤制(根据温度和地域等条件不同,一般沤制时间为1~10天),以使蓝草中靛蓝的配糖体发生水解(水解产物为不溶于水的靛蓝和单糖)。发酵完后,用适当的工具把发酵池中的腐枝捞出,并用捣杵对发酵池中的液体连续击打1~10小时;接着向池中注入配置好的石灰水,不停搅拌,直到池水颜色呈现蛋黄色;然后静置8~20小时,并逐级放出发酵池中的水后,得到传统靛蓝植物染料,传统制靛图如图1所示。
在上述工艺中,制备的传统植物靛蓝染料成胶体泥状,其不方便运输且容易析出沉积,在使用中难以标定每次取用的数量,加上植物靛蓝中大量的碳酸钙、果胶、蜡质和灰分等杂质,导致植物靛蓝染料力份过低,上述诸弊病皆不适合工业化生产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合工业化生产需要的高纯度植物靛蓝染料的生产工艺,制备的植物靛蓝染料运输方便,使用方便而且具有足够的力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高纯度植物靛蓝染料的生产工艺,所述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在靛蓝发酵池中将植物蓝草经过氢氧化钙或钙的氧化物处理得到初始植物靛蓝染料;
B.将初始植物靛蓝染料与水混合,接着加入酸并加热至30°~120°,保温10~200分钟;
C.加入具有强碱性的药品,接着沸煮10~200分钟;
D.进行若干次抽滤、水洗,最后经过干燥和成粉得到所述高纯度植物靛蓝染料。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酸是酸性比碳酸强的有机酸或者无机酸,较好的是盐酸。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步骤B中加入酸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搅拌。
步骤B和步骤C之间需进行若干次水洗、抽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工艺生产的高纯度植物靛蓝染料成粉体状,运输方便,制得的染料力份是改进前染料力份的100倍以上,同时生产工艺环保;由于杂质基本被去除,染料的匀染性和重染性有了可靠的保证,所制得的天然靛蓝植物染料粉体具有很高的广谱抗菌药用价值和抗紫外性能,故可开发高附加值的功能性和抗菌性保健面料。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高纯度植物靛蓝染料的生产工艺,所述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在靛蓝发酵池中将植物蓝草经过氢氧化钙或钙的氧化物处理得到初始植物靛蓝染料;
B.将初始植物靛蓝染料与水混合,接着加入酸并加热至30°~120°,保温10~200分钟;
C.加入具有强碱性的药品,接着沸煮10~200分钟;
D.进行若干次抽滤、水洗,最后经过干燥和成粉得到所述高纯度植物靛蓝染料。
步骤B中加入酸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搅拌。
步骤B和步骤C之间需进行若干次水洗、抽滤。
所述酸是酸性比碳酸强的有机酸或者无机酸,包括盐酸、硫酸、硝酸、醋酸、乳酸、甲酸、酸性氧化物的水溶液以及它们的复配酸或混合酸,其中较好的是盐酸。
所述植物蓝草为含有靛蓝配糖体的草本植物、木本植物等,较为常用的有马鞭草科植物大青(路边青)、蓼科植物蓼蓝、十字花科植物菘蓝、草大青和爵床科植物马蓝等4种。
采用上述工艺生产的高纯度植物靛蓝染料成粉体状,运输方便,制得的染料力份是改进前染料力份的100倍以上,同时生产工艺环保;由于杂质基本被去除,染料的匀染性和重染性有了可靠的保证,所制得的天然靛蓝植物染料粉体具有很高的广谱抗菌药用价值和抗紫外性能,故可开发高附加值的功能性和抗菌性保健面料。
下面提供一个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1)将500g泥稠状的初始植物靛蓝染料,加入到2L的纯净水中;
(2)在不断搅拌情况下,徐徐加入盐酸,至到没有气泡出现为止;
(3)在100℃的条件下沸煮60分钟;
(4)多次抽滤、水洗。
(5)将收集到的染料,加入药品A;
(6)多次抽滤和水洗
(7)经干燥装置和成粉装置,制得高纯度的靛蓝植物染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五邑大学,未经五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1883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