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速差导航技术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18890.8 | 申请日: | 2008-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381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发明(设计)人: | 程祥长 | 申请(专利权)人: | 程祥长 |
主分类号: | G01C21/12 | 分类号: | G01C21/12;G05D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66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航 技术 | ||
一、速差导航技术的基础。
速差导航技术基于内河水流如下规律:
1、内河水始终是流动而不是静止的,尽管枯水期流速很小。(断流例外)
2、内河水在流动中,尽管有旋涡和逆流,流向极其复杂,但在任意过水断面上的综合向量始终朝向下游。
3、根据内河水流流速和流向的变化特点,我们将内河水流分为轴流和边流。边流是靠近河床底壁和边壁的水流。轴流则是靠近河道中心部位的水流。在边流中,水流方向比较复杂,水流速度相对缓慢。在轴流中,水流方向比较接近,水流速度相对较大。一般来说,河床平整,流速较小,边流范围相对较小,而轴流范围相对较大。相反,河床复杂,高低不平,且流速较大,则边流范围相对较大,轴流范围相对较小。值得指出:边流和轴流之间没有绝对界线,而且还会随着河床和流速的变化而变化。
4、轴流由许多基元流束组成。在轴流表面中心有一条流束,我们称之谓中心流束。中心流束的最大特点是流速最大。其两侧比邻流束的流速只能小于或等于其流速。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大于其流速。值得指出:中心流束的位置会随着河床、水位和流速的变化而变化。中心流束还会随着河道的分支而分支。
二、速差导航技术的原理。
根据内河水流的上述规律,当船舶在行驶中,其中轴线与中心流束相重叠时,那么船舶两侧的相对速度是相同或相近的。假如船舶中轴线偏离中心流束时(无论偏离哪一侧),那么船舶两侧的相对速度就会产生速度差。这种速度差所形成的压力差实际上就是速差导航的直接信号。如果我们采取切实可行的综合措施,充分利用这种极其微小的信号(本技术可以利用的这种信号可以小到一个大气压的百万分之一),同时切实消除因风浪、货物、人员分布不均衡导致船舶倾斜所形成的压力差影响。(这种压力差往往高出导航信号几千、几万、甚至几十万倍)使船舶始终行驶在中心流束及其附近,这实际上就实现了自动和安全导航。这就是速差导航的原理。现在的问题是,如何确保船舶行驶在中心流束及其附近,这却不是一个纯理论想象或纸上谈兵所能解决的问题。而必须有一整套科学的综合措施和实用可靠的零部件。下面将一一介绍。
三、速差导航技术的部件。
1、传感器。数量两个,分头、体、尾部,体部直径60毫米以上,尾部内径20毫米左右。体部打有许多直径10毫米左右的小孔。材料以硬质铝合金为好。其置于船头前三米以上,水深一米以下,相对恒定对称位置上。其间距离一般不超出船体宽度。值得指出:传感器在工作时不得露出水面。图1是传感器示意图。图中1是传感器尾部,2是传感 器体部,3是传感器头部。
2、导水管。
A.船体外导水管。数量两根,长度若干米,内径20毫米左右。要求具有高强度抗拉性。其一端与传感器尾部相接,另一端与船体接头相连。
B.船体内导水管。数量两根,长度若干米,内径20毫米左右,软、硬均可。其一端与船体接头相接,另一端与水仓接头相连。
C.水仓内导水管。数量两根,长度若干米,内径20毫米左右。以软管为好,而且软管材料比重与水比重接近。其一端与水仓接头相接,另一端与浮岛接头相连。
D.浮岛内导水管。数量两根,长度若干公分,内径20毫米左右,以软橡皮管为好。其一端与浮岛接头相接,另一端与抗干扰器接头相连。
3、抗干扰器。由四个中空圆柱管和上下接头组成。中空圆柱管内径20毫米左右,高150毫米左右。四个中空圆柱管的中轴线应在间距相同的平面上。外围两个圆柱管为一组,且相互连通。里面两个圆柱管为另一组,同样相互连通。两组圆柱管分别与一侧导水管和气导管相连接。抗干扰器是本技术最为关键的部件。无论是材料还是制作工艺均有相当高的要求。抗干扰器固定在浮岛相关位置上。图2是抗干扰原理示意图。图中1是抗干扰器垂直时水平面,图中2是抗干扰器倾斜后水平面。图中A、B、C、D分别是抗干扰器中的四个同等大小的中空圆柱管。图中Δ5=Δ6,Δ3=Δ8,Δ4=Δ7,Δ4+Δ3=Δ8+Δ7。抗干扰器垂直时水面上容积A+D=B+C,抗干扰器倾斜后水面上容积仍然是A+D=B+C。
4、复合天平。由精密天平和普通天平组合而成。图3是复合天平示意图。图中1是平衡刀,2是普通天平横梁,3是精密天平横梁,4是玛瑙刀,5是指针,6是点光源,7是浮砣,8是U型管,9是气导管,10是砝码,11是水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程祥长,未经程祥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1889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抗器
- 下一篇:一种通过智能机器实现多人互动交流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