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武侯春茶叶加工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19292.2 | 申请日: | 2008-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1136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2 |
发明(设计)人: | 姜国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姜国元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10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春茶 加工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的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茶在我国种植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民族的“国粹之饮”。茶 也是健康之饮。陕南是我国古老茶区之一,种茶历史悠久,是古代巴蜀产地 的一部分,这里地处北纬32°57′,海拔800-1200米之间,土质肥厚,雨量 充沛,年降雨量在1200毫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终年云雾缭绕,境内山 清水秀、河流纵横、谷深雾浓,土壤富含锌硒,PH值适中、腐殖质含量高, 自然肥力好,无任何污染,是天然的茶树适生区。这里种植的武侯春茶叶具 有纯天然、无污染、营养丰富、富含锌硒的优点,是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的 特色保健饮料。但是目前没有一个合适的、精良的加工武侯春茶叶的工艺, 使得此种优良的武侯春茶叶不能被广泛推向市场,得不到普及。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武侯春茶叶加工工艺, 按照此加工工艺加工出的武侯春茶叶清秀显毫、形似兰花、汤色碧绿、 清澈明亮、滋味鲜醇,嫩香持久、叶底嫩绿、明亮成朵。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武侯春茶叶加工工艺,包括下述步骤:
(1)选叶;
(2)杀青:当汽热杀青机温度为150℃-180℃时将选好的武侯春茶叶放 入汽热杀青机中杀青,杀青时间为0.5-1分钟;
(3)清风:将步骤(2)杀青后的武侯春茶叶取出,立即进行抖散,使 叶温降低,散失水分并减少武侯春茶叶的青草气;
(4)二青:当汽热杀青机温度达到120℃-150℃时,将步骤(3)所得的 武侯春茶叶放入汽热杀青机中进行热风脱水,脱水时间为1-3分钟,脱水后 进入吹扬机吹冷,同时武侯春茶叶被飞扬出去,根据叶片飞扬距离将粗细不 同的叶片分开;
(5)揉捻:采用微型名茶揉捻机,自然投叶于微型名茶揉捻机的揉桶中, 投叶量为1.5-2.5Kg,不可用手挤压,揉捻时间为10-15分钟,以保证茶形 的完整,在达到标准后方可出揉桶;
(6)做型:采用手工做型,用手工揉捻定型,做型时间为10-15分钟;
(7)烘干:在烘干机温度达到80℃-90℃时,将武侯春茶叶放入烘干机 中烘干,烘干时间为80-100分钟,待武侯春茶叶失水量达到75%一80%时, 下烘盘;
(8)复烘:待烘焙机温度在80℃一85℃时,将步骤(7)得到的武侯春 茶叶放入烘焙机,复烘时间为25-30分钟,待茶叶干度达到85%-90%左右,下 烘盘;
(9)提香:在茶叶复干提香机温度达到70℃-90℃时,将武侯春茶叶放 入茶叶复干提香机提香,提香时间为25-30分钟;
(10)精选、包装。
在本发明武侯春茶叶的加工工艺中:
鲜叶是形成茶叶品质的基础,所以在选叶中必须按照标准,严格采摘、 验收、分级,本发明选叶工序参照下述标准:
杀青是武侯春茶叶的第一道关键工序,杀青时间一般在0.5-1分钟,温 度低要求杀青时间长、温度高杀青时间短,在达到杀青透彻的前提下,时间 越短越好,以保持武侯春茶叶色泽翠绿,减少叶绿素、维生素的损失;
杀青叶出锅后进行清风,否则会造成武侯春茶叶水闷气、青草气、汤色 浑暗,黄而不绿;
揉捻是形成武侯春外形一道关键工序,在投叶时不可用手挤压;
做型是形成武侯春茶叶色、味、形的一道最关键工序,所以本发明采用 手工做型;
提香是保持武侯春茶叶色、香、味、形的最后一道工序。
按照本发明加工出的武侯春茶叶清秀显毫、形似兰花、汤色碧绿、清澈 明亮、滋味鲜醇,嫩香持久、叶底嫩绿、明亮成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加工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武侯春茶叶加工工艺,包括下述步骤:
(1)选叶;
(2)杀青:当汽热杀青机温度为150℃时将选好的武侯春茶叶放入汽热 杀青机中杀青,杀青时间为1分钟;
(3)清风:将步骤(2)杀青后的武侯春茶叶取出,立即进行抖散,使 叶温降低,散失水分并减少武侯春茶叶的青草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姜国元,未经姜国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1929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