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跨网络载波信道支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19544.1 | 申请日: | 2008-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542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夏军;江志军;刘志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16/14 | 分类号: | H04W16/14;H04W24/08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刘延喜 |
地址: | 510663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网络 载波 信道 支援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覆盖系统中载波资源的利用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跨 网络载波信道支援系统。
【技术背景】
在移动通信覆盖系统中,随着网络建设的深入发展和网络覆盖的不断完 善,已基本实现随时随地任意通话的目标,但伴随着网络覆盖率大幅的提升, 一方面网络中频段资源的匮乏成为网络发展的最大瓶颈,网络为满足用户的 话务需求而大量牺牲网络指标,为换取容量而使得信道资源利用率降低;另 一方面周期性的突发性集中话务更加造成资源浪费,降低设备利用率。
以图1为例,设图1中小区D1、D2分别属于基站B1、B2的覆盖范围, 设两个基站B1、B2作为信源节点各具有总量为n的载波信道资源,无论是 处于小区D1还是D2中,最大的载波信道数量不会大于n,为了保证小区D1 和D2均能容纳所有通话,便需要将n的值设至最大,但基站的载波资源都 是有限的,n只能设为一个折衷的数值。因而,当小区D1中实际需求的话务 量个数大于n时,则基站B1便不能满足其所覆盖的小区D1内的所有用户的 正常通话需求;如果此时小区D2中出现的话务量个数小于n,对于基站B2 而言,无疑便造成载波信道资源的浪费。
另一方面,小区D1、D2的实际话务量需求个数是一个变量,它会随人 们的活动特点的变化而变化,如果为了保证客户的正常通信而盲目追求一个 较高的n值,将会进一步影响频段资源的分配,降低载波信道资源的利用率。
再者,目前对载波信道资源的协调往往局限于由一个基站延伸而出的覆 盖网络内部之间的信道调整,其思维尚有可突破的空间。
可见,如何充分综合地调度移动通信覆盖网络中的载波资源,是业内较 为关键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跨网络载波信道支援系 统,当系统内一个覆盖网络中信道资源不足时,由另一个覆盖网络主动给予 载波信道上的支援,使前者的容量得以扩展。
为实现该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种跨网络载波信道支援系统,包括用于产生和/或管控第一类载 波信道以在第一空间区域中进行覆盖的第一载波信源,还包括:
第二载波信源,用于产生或管控第二类载波信道以在第二空间区域中进 行覆盖;
终端中继单元,用于在其检测到第一载波信源所使用的第一类载波信道 资源不足供第一空间区域使用时,主动调度第二空间区域内第二载波信源的 第二类载波信道给第一空间区域使用。
具体的,所述终端中继单元包括中继设备、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
第一天线,在第一空间区域中完成流经中继设备的信号的覆盖;
第二天线,用于在中继设备和第二载波信源之间实现信号的交互;
中继设备,对来自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信号以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进 行双工处理;
监控单元,根据第一空间区域的实时话务量是否大于第一类载波信道总 量而发送控制信号给第二载波信源以开关第二类载波信道供第一空间区域使 用。
所述监控单元包括:
话务检测单元,串接于该中继设备的上行链路中,用于检测经第一天线 上行的第一空间区域内信号所包含的原始话务数据;
存储单元,存储第一类载波信道的特征信息;
话务量单元,利用所述原始话务数据计算出实时话务量;
比较单元,检测所述实时话务量是否大于第一类载波信道个数并输出比 较结果;
调度单元,当比较单元输出的比较结果为真值时,发送控制信号给第二 载波信源以使其开启第二类载波信道供第一空间区域使用;当比较单元输出 的比较结果为假值时,发送控制信号给第二载波信源以使其关闭给第一空间 区域使用的第二类载波信道。
所述话务检测单元包括:
比较器,用于比较当前上行基带信号的幅值是否大于一预设的比较门限 值,若大于则视为正常话务信号,向计数器发送一累加信号;
所述计数器,当收到比较器的累加信号时进行累计,在预设的时间段结 束后产生原始话务数据输出至所述话务量单元。
较佳的,所述存储单元、话务量单元、比较单元及调度单元共同集成于 一监控主机单元中,通过数据线经所述中继设备提供的接口与所述话务检测 单元电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未经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195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有机晶体管、有机晶体管阵列和显示设备
- 下一篇:清洁基板表面的方法和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