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语音解码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19856.2 | 申请日: | 2008-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519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刘泽新;胡晨;苗磊;陈龙吟;肖玮;哈维.米希尔.塔迪;张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0L19/00 | 分类号: | G10L1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熊贤卿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语音 解码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语音解码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针对目前的多速率语音频编解码算法,编码后的码流在网络传输过程中, 由于网络状态的不同,网络会对从编码端传输到网络的码流做不同长度的截断。 在解码端,解码器就会根据截断后的码流解码出不同带宽或码率的语音频信号, 这样就使得接收到的语音频信号会在不同带宽间切换。
由于解码器中的滤波器状态参数和前后语音频信号之间的联系,带宽切换 时,会造成滤波器状态参数不连续,如果不及时地做一些适当的处理,则在带 宽切换过程中会出现一些能量激变的现象,从而造成听觉质量变差;而且,当 连续信号中出现不同的频带宽度时,也会造成不舒服的听觉效果。
现有技术中存在一种频带扩展(Bandwidth Extension,BWE)技术,其将窄 频带信号扩展到宽频带信号的方式为:其将当前帧的低频带频谱复制到高频带, 然后通过一些参数修正当前帧的低频带频谱,从而使低频带频谱能量更符合高 频带频谱的能量。目前,频带扩展技术中,一般地从当前帧的低频信息中获取 一些参数信息或从编码端传输少量的当前帧的高频带参数到解码端,来恢复出 当前帧的高频带部分的信号。然而,当宽频带语音信号向为窄频带语音信号切 换时,为窄频带语音信号的当前帧,其高频部分没有任何信息,现有的频带扩 展技术则不能很好地解决上述因不同带宽的语音信号带来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语音解码方法及装置,其能够提高语音信号的听觉 质量,避免语言信号解码时,不同带宽的语音信号带来的听觉不舒服的问题。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语音解码方法,包括:
利用为窄频带的当前帧的低频带频谱生成所述当前帧的高频带频谱;
根据所述当前帧的低频带信息和相对于所述当前帧的前一帧的频带信息, 判断所述当前帧是否需要修正,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利用修正因子对所述当 前帧的高频带频谱进行修正,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对所述当前帧不进行修正;
将根据所述判断结果进行处理后的所述当前帧从频域信号变换为时域信 号;
利用所述当前帧的衰减因子对所述当前帧时域信号的高频时域信号进行衰 减后,输出所述当前帧的时域信号。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语音解码装置,包括:
扩展单元,用于利用为窄频带的当前帧的低频带频谱生成所述当前帧的高 频带频谱;
第一修正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当前帧的低频带信息和相对于所述当前 帧的前一帧的频带信息,判断所述当前帧是否需要修正,当判断结果为是时, 利用修正因子对所述当前帧的高频带频谱进行修正,当判断结果为否时,对所 述当前帧不进行修正;
变换单元,用于将根据所述判断结果进行处理后的当前帧从频域信号变换 为时域信号;
衰减单元,用于利用所述当前帧的衰减因子对所述当前帧时域信号的高频 时域信号进行衰减后,输出所述当前帧的时域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利用窄频带帧的低频带频谱生成该窄频带帧的高频带频谱, 并根据一定的判断条件判断该窄频带帧是否需要修正,需要修正时,修正该窄 频带帧的高频带频谱,使得将语音信号中的窄频带帧扩展为有效的宽频带帧, 很好地解决了因不同带宽的语音信号导致听觉上不舒适的问题,提高了语音信 号的听觉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一种语音解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一种语音解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语音解码方法中确定当前帧的衰减因子的流程示意 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的一种语音解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四的一种语音解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语音解码装置中的第一修正处理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五的一种语音解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语音解码方法及装置,其能够提高语音信号的听 觉质量,避免语言信号解码时,不同带宽的语音信号带来的听觉不舒服的问题。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的方式详细阐述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1985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