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粘结性水性聚氨酯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19960.1 | 申请日: | 2008-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2941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13 |
发明(设计)人: | 王新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科霖水性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175/04 | 分类号: | C09J175/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创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梁新杰 |
地址: | 511450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粘结 水性 聚氨酯 胶粘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水性聚氨酯胶粘剂,其特征是包含下面成分,其各组份的重量份如下:
聚合物多元醇 100份,
亲水多元醇 10-13份,
二异氰酸酯 95-130份,
小分子多元醇 15-25份,
中和剂 7-10份,
丙酮 40-55份,
多元胺 0.5-1.5份,
所述的聚合物多元醇的数均分子量为500~3000,选自聚氧化丙烯三醇、聚氧化丙烯-蓖麻油多元醇、聚己二酸丁二醇酯二醇、聚己二酸乙二醇酯二醇、聚己内酯二醇、聚碳酸-1,6-己二醇酯二醇、聚氧化丙烯二醇、聚氧化乙烯二醇、聚四氢呋喃二醇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所述的亲水多元醇选自N,N-二羟基乙基单马来酰胺酸、二羟甲基丙酸、二羟甲基丁酸,3-双氨基丙烷磺酸钠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所述的二异氰酸酯单体选自1,6-己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甲基环己基二异氰酸酯、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所述的小分子多元醇选自己二醇、丁二醇、丙三醇、三羟甲基丙烷、二甘醇、山梨醇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所述的多元胺化合物选自乙二胺、己二胺、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3,3’-二氯-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所述的中和剂选自三乙胺,氢氧化钠或其混合物。
2、一种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
(1)聚合物多元醇在100~120℃真空干燥1~3h,降温到80~90℃,将亲水多元醇加入后混合均匀,滴加二异氰酸酯,聚合1~1.5h,然后加入小分子多元醇和亲水多元醇扩链聚合反应1~1.5h,进一步扩大分子链的长度,再加入二异氰酸酯,封端反应0.5~1h后使得分子链两端为NCO基团,最后得到交联型聚氨酯预聚体,
(2)将中和剂滴加到交联型聚氨酯预聚体中,同时加入丙酮降低黏度,在35~45℃反应0.5~1h后得到亲水性能的交联型预聚体,中和度为95~100%,
(3)将得到的亲水性能的交联型预聚体滴加到多元胺化合物和水的混合物中,在乳化机的高速剪切作用下均匀分散,控制乳化体系温度为10~25℃,乳化时间为15~30min后得到水性聚氨酯分散体,
(4)用真空减压方法脱去步骤(3)中得到的水性聚氨酯分散体中的有机溶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
聚合物多元醇 100份,
亲水多元醇 10-13份,
二异氰酸酯 95-130份,
小分子多元醇 15-25份,
中和剂 7-10份,
丙酮 40-55份,
多元胺 0.5-1.5份,
所述的聚合物多元醇的数均分子量为500~3000,选自聚氧化丙烯三醇、聚氧化丙烯-蓖麻油多元醇、聚己二酸丁二醇酯二醇、聚己二酸乙二醇酯二醇、聚己内酯二醇、聚碳酸-1,6-己二醇酯二醇、聚氧化丙烯二醇、聚氧化乙烯二醇、聚四氢呋喃二醇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所述的亲水多元醇选自N,N-二羟基乙基单马来酰胺酸、二羟甲基丙酸、二羟甲基丁酸,3-双氨基丙烷磺酸钠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所述的二异氰酸酯单体选自1,6-己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甲基环己基二异氰酸酯、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所述的小分子多元醇选自己二醇、丁二醇、丙三醇、三羟甲基丙烷、二甘醇、山梨醇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所述的多元胺化合物选自乙二胺、己二胺、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3,3’-二氯-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所述的中和剂选自三乙胺,氢氧化钠,或其混合物,
所述的扩链剂选自小分子多元醇中的双官能团的物质,如己二醇、丁二醇、二甘醇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所述的交联剂选自小分子多元醇中的丙三醇、三羟甲基丙烷、三乙醇胺、山梨醇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科霖水性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科霖水性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1996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