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五十音序科学分类法与应用实例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20540.5 | 申请日: | 2008-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704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07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国辉 |
主分类号: | G06F17/30 | 分类号: | G06F17/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95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五十 音序 科学 分类法 应用 实例 | ||
五十音序科学分类法(以下简称音序法)及其应用,从以下五个部分予以说明:
音序法及其应用的技术领域
分类法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方法,从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到科学技术研究,都离不开它。在现代学术研究领域,更普遍的是以数据和信息的形式体现出来。研究人员的目标设计、试验探索、思维判断、利弊权衡、结果取弃,等等,无不围绕着这种体现进行着。而这种体现通常是以文献(指广义的文献,含科技文本、产品样本、实物个体……)呈现。故而,文献分类的具体任务有三个方面:
1,揭示每一文献的内容性质及其形式特点,针对不同用户提供所需的不同文献;
2,把相同的文献聚集在一起,把不同的文献区分开来,让用户因类以求;
3,根据各类文献之间的关系组成一个系统,用电子计算机的术语来定义,就是要建立一个“主菜单”系统才能更科学地组织管理文献。
那么,文献分类在科学研究的技术领域中直接功能是:
1,编制文献的分类目录和索引;
2,组织文献的分类排架或网上展示;
3,对文献实施数理统计与量化分析;
4,在深层次学术研究中,对项目(或称产品实体)的数据和信息,实行更有效的运作与反馈。
任何一种科学分类法,在技术领域中,都必然是位于某一物质存在形态。
图书分类法,不然定位于书籍并以一本书为单元;
档案分类法,必然定位于档案并以一份档案为单元;
情报分类法,必然定位于情报并以一份情报为单元。
每一种实体单元的集合,才能构建分类结构体系,这是人们都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
音序法的应用实例,以中国物质遗产为研究分类对象,并定位于中国楷体书法这一物质形态,编制出“五十音序科学分类法中国楷体书法年号表”。
音序法为何冠以“五十音序”之名?这还得从日本语字母表说起。日本语字母表叫做“五十音图”,亦称“五十音表”,是按假名言韵的共通性有规律地排列的,所以很容易背诵。五十音图也是日语的音节表,其中每一个假名的位置都是固定的,不容任意颠倒、增减或置换。
在日本语里,总共有1850个当用汉字(常用汉字),它们的读音是用假名来拼音的,与汉字原来的读音很不相同。不过,大部分汉字的含义却与原来的相同或相仿,这一客观存在的“不相同”和“相同或相仿”含在同一体中的两个方面,为本法提供了完整的科学性和充分的可操作性。从这个意义上说,中文存在着一个“得天独厚”的科学分类条件。这一条件必然能为中文文献科学分类创新成就出系统构成的理论空间。
中国书法是家喻户晓的中华民族之瑰宝,源远流长,从殷商甲骨、秦篆汉隶、正行草体,已历三、四千年历史。书写习作之人众多。每种书体又产生了千殊万异的风格,为后人提供了极为丰富的遗产。楷书是各种书体之根基,历代名书法家在楷书之成就与贡献尤为卓著。为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这一独特的艺术,归集历史著名书法家的作品,包括名著大事记、碑碣砖文、法帖文表等,归统于音序法之内,通过网络让世人了解认识、学习欣赏和临摹宣示中国楷体书法,正是音序法及其应用的技术领域之本。
音序法及其应用的背景技术
科学分类法,在我国常见的有以下一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外国,特别是与发达工业国的学术交流的日益增多,在国内也有相当多的团体或个人使用国际常见的几种科学分类法,它们是:
音序法在世界科学分类史上首次提出一种新兴的分类理论。它最大限度地细纳了以往各种分类法的优点,在继承和改进的同时,又大胆地应用计算机软件技术的网络显示理论,通过主、子菜单式的结构,使分类排列检索能够快速显示出最终的突体形态,在很大程度上昭示着科学研究与技术应用项目的未来走向。
音序法的应用实例中,设定中国年号为一个基本领域类,并以此为核心建立一个体系结构主表,即基本领域类:中国历代王朝年号。可视其为占据计算机软件主菜单位置的大类。
在此铁别一提的是,日本人很早就用五十音字母排序编制出日本年号表。一些对中国物质遗产颇有研究的资深日本学者,也曾用同样字母排列编制出简单的中国年号表。他们普遍认为,中国人研究自己的历史年号,即使是最高档次的机构,也是按照“夏——商——周——秦——前汉——后汉——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民国”的路径,是粗线条直列式的分类研究,很不科学。然而,他们又没有提出适合深层次研究的另类分类方法,至少现在还没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国辉,未经李国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205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测试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下一篇:益生菌培养基及其微生物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