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豆浆机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20638.0 | 申请日: | 2008-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4978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0 |
发明(设计)人: | 雷国悌;刘汉军;陈恒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漳州万利达光催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1/20 | 分类号: | A23L1/20;A23C11/10;A47J31/00;A47J31/54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粤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唐强熙 |
地址: | 363000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豆浆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豆浆机,特别是一种采用超导热管加热的豆浆机。
背景技术
现有豆浆机的加热元件一般设置在桶体底部、下侧壁或伸入桶体内对浆 液加热,但由于加热元件附近温度高,容易导致桶底、桶壁或伸入桶内加热 元件的表面烧焦,从而影响浆液质量,甚至饮用浆液对身体造成影响。
超导热管是一种导热良好且散热均匀的元件,但在煮食器具上还没有应 用。其工作原理是:将一根封闭的中空管抽成真空,内部充装一定比例的特 定工作介质(工质)。底部接近热源部分为蒸发段,上端冷却部分为冷凝段, 蒸发段工质吸热发生相变,由液态变成气态,吸收汽化潜热,气体携带潜热 由蒸发段流到冷凝段,把热量传递给管上端及周围空气,放出潜热凝结,管 内工质由气体凝为液体,在重力的作用下,又回流到蒸发段,继续吸热汽化。 如此反复循环,通过工质的相变使得热管高效快速传递热能。利用超导热管 加热,将会是未来煮食器具的新课题。
中国专利号ZL200620117656.2中公开一种改进的豆浆机,包括机头, 杯体,还包括有温度传感器、防溢出传感器、电加热盘、电源接口,机头包 括顶盖和机头壳体,在机头壳体上安装有控制电路板、电机,网罩,电机输 出轴与一粉碎装置相连接,在机头的顶盖上安装有一个排风扇,排风扇包括 扇叶和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扇叶相连接。该结构的电加热盘设置 在杯体的底部或杯体内,由于电加热盘热力集中,容易桶底或伸入桶内与浆 液接触的电加热盘表面烧焦,影响浆液质量及用户健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热力均匀、加热面广、造价 成本低的豆浆机,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豆浆机,包括桶体和加热元件,加热元件设置在桶 体底部和/或侧壁和/或桶体内,其结构特征是加热元件的加热面或附近设置 有超导热体,以通过超导热体对桶体浆液加热。
所述加热元件为加热盘,设置在桶体外底部,超导热体设置在加热盘与 桶体之间。
所述超导热体包括呈管状、盘状、环状或槽状的壳体,壳体内设置有真 空腔,真空腔内设置有工作介质,下段为蒸发段,设置在加热元件的加热面 或附近,上段为冷凝段,设置在桶体底部和/或侧壁和/或桶体内。
所述工作介质为钾、钠、乙醇或其组合物。
所述超导热体壳体呈槽状,设置在桶体侧壁和底面上。
所述超导热体的冷凝段包裹在桶体外壁和外底面上,蒸发段与加热盘加 热面相接;桶体下部还设置有底座,下壁对应超导热体壳体壁部向内凹进, 超导热体和加热盘设置在底座内。
所述底座内壁和/或超导热体壳体外壁设置有隔热层。隔热层起到隔热 保温作用。
本发明在加热元件加热时,利用超导热体高效的导热特性(热阻接近 零),可以对桶底形成真正的立体环绕加热。同时,加热时热力均匀,不易 使桶内浆液烧糊。其结构简单合理、热流量大、加热面积大、相比于其他加 热方式能节约大量的金属材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第一实施例
参见图1,本豆浆机,包括桶体1、加热盘5、超导热体和底座4,底座 设置在桶体下部,内壁设置有隔热层3,超导热体和加热盘设置在底座内。
超导热体包括呈槽状的壳体2,壳体内设置有真空腔,真空腔内设置有 工作介质,下段为蒸发段2.2,与加热盘5的加热面相接,上段为冷凝段, 包裹在桶体1下部的外壁和外底面上。桶体1下壁对应超导热体壳体2壁部 和底座4壁部向内凹进。
上述工作介质为钾、钠、乙醇或其组合物。桶体底面可以敞开,但必须 与超导热体壳体密封连接,不影响使用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漳州万利达光催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漳州万利达光催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2063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柴油机后处理系统
- 下一篇:自动关门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