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酸钙复合粒子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22650.5 | 申请日: | 2008-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5348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8 |
发明(设计)人: | 罗穗莲;石光;潘慧铭;王跃林;刘莉;吴利民;陈义唐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C1/02 | 分类号: | C09C1/02;C09C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郑立明 |
地址: | 510006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酸钙 复合 粒子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酸钙粒子的制备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可广泛用在多行 业中作为无机填料等应用的碳酸钙复合粒子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碳酸钙具有原材料来源易,价格较低,毒性小,白度高,填充量大及 混炼加工性能好的特点,广泛应用于橡胶、涂料、造纸、塑料等行业中, 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填料。但碳酸钙表面具有很强的极性,应用到那些低极 性的聚合物中时,需要进行表面改性,以改善填料-填料和填料-聚合物 的作用,利于碳酸钙在聚合物基体中的分散。常用的反应性偶联剂,如硅 烷偶联剂和钛酸酯偶联剂,应用于粉体进行表面改性时,粉体表面应该有 反应活性点。钛酸酯容易与碳酸钙作用,硅烷偶联剂与碳酸钙直接作用较 弱。
现有技术中也有对碳酸钙的处理方法,这些处理方法有溶胶-凝胶法(如 硅酸酯的水解反应)和化学沉淀法(如硅酸钠与酸的反应)。现有技术中采 用硅酸钠与酸直接反应生成沉淀的方法,受到酸的影响,SiO2胶凝太快,会自 身成核,产生SiO2颗粒,则碳酸钙颗粒里混有SiO2颗粒;如果胶凝太慢,则 SiO2难于在碳酸钙颗粒表面成膜,碳酸钙表面包覆不紧密。采用硅酸酯的水解 形成溶胶-凝胶的方法,存在处理时间长,沉淀难过滤、难干燥,需要大量 有机溶剂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碳酸钙复合粒子的制备方法,通过在表面包覆 SiO2膜的方式,得到一种耐酸能力强、可广泛应用的碳酸钙粒子。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碳酸钙复合粒子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
在浓度为5%~20%的碳酸钙浆液中加入水玻璃混合,将混合后的所述浆液 加热到80~90℃,在1000转/分~1500转/分的搅拌状态下反应,反应时间为 0.5~1小时,并加入pH调节剂调节所述浆液的酸碱度为7~11,反应后在温度 为80~90℃下陈化,陈化时间为2~5小时,陈化后在温度120~140℃下进行 干燥,干燥后粉碎即得到碳酸钙复合粒子。
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碳酸钙浆液中还加入分散助剂。
所述分散助剂为低分子量的二元醇、一元醇、聚氧乙烯醚类表面活性 剂、铝盐中的任一种。
所述分散助剂的加入量为碳酸钙浆液中CaCO3质量的0.1~3%。
所述碳酸钙浆液与水玻璃为同时加入反应容器中,然后加入pH调节剂控 制所述混合浆液的酸碱度。
所述加入的pH调节剂为强酸、酸性气体或酯类中的任一种。
所述碳酸钙浆液的浓度为5%~20%。
所述加入的水玻璃溶液中SiO2与所述碳酸钙浆液中CaCO3的质量比为5%~ 25%。
所述干燥时间为30~120分钟。
由上述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方式通过 控制适当的碳酸钙浆液浓度、浆液的酸碱度、陈化时间、浆液中碳酸钙分散 程度、水玻璃用量等条件,制得包覆完好SiO2膜的碳酸钙复合粒子。使碳酸 钙与偶联剂的作用改善,碳酸钙表面的pH值降低,得到的碳酸钙粒子耐酸 能力提高,极大的拓宽碳酸钙的应用领域或者是增强它的应用效果,简化了 合成碳酸钙复合粒子的工艺过程。该方法采用pH调节剂能够较好地控制溶液 pH值变化,有效地控制SiO2成膜速率,使SiO2均匀地在碳酸钙表面成膜。采用 水玻璃水解在碳酸钙表面形成结合紧密的水合二氧化硅层,其具有操作条件 简单,制备的碳酸钙复合粒子结构致密,耐酸能力强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备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SiO2/CaCO3质量比为20%的碳酸钙复合粒子包 覆后的放大5万倍TEM照片。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SiO2/CaCO3质量比为20%的碳酸钙复合粒子包 覆后的放大10万倍TEM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师范大学,未经华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226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