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局域网内站点/接入点数据信号收发方法及系统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10223800.4 申请日: 2008-10-07
公开(公告)号: CN101714883A 公开(公告)日: 2010-05-26
发明(设计)人: 郑静;孙鸣昊;寿国梁;吴南健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六合万通微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H04B7/005 分类号: H04B7/005;H04B1/707;H04L12/28
代理公司: 信息产业部电子专利中心 11010 代理人: 肖伟先
地址: 100083 北京市***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无线 局域网 站点 接入 数据 信号 收发 方法 系统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无线电传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IEEE802.11标准的无线局域网(WirelessLocalAreaNetwork,简称WLAN)内无线终端站点(Station,STA)/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AP)的数据收发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无线局域网是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是在有线网的基础上以无线信道作传输媒介的计算机局域网络,能快速方便地解决有线方式不易实现的网络信道的连通问题,为通信的移动化、个人化和多媒体应用提供了潜在的手段,并成为宽带无线接入的有效途径之一。 

1997年6月,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通过了IEEE802.11WLAN标准,这也是在无线局域网领域内的第一个国际上被认可的协议。后来IEEE又陆续发布IEEE802.11b、IEEE802.11a以及IEEE802.11g三种无线局域网物理层(PHY)接口标准。802.11系列标准是IEEE制定的关于空中接口发送以太网数据包的标准。其中IEEE802.11b/g工作在2.4GHz频段,而IEEE802.11a工作在5GHz频段。与之类似的是欧洲电信标准机构ETSI定义了HIPERLAN-2标准,该标准的物理层结构与IEEE802.11a类似,并且也是选择5GHz的工作频段。 

IEEE802.11标准主要对网络的物理层和媒体接入控制层(MAC)进行规定,其中MAC层是重点。在MAC层以下,802.11规定了三种发送及接收技术:扩频(spread spectrum)技术、红外(infared)技术、窄带(narrow band)技术。而扩频又分为直序(direct sequence,ds)扩频和跳频(frequeny hopping,fh)扩频两种。使用跳频扩频技术,不仅使得无线网络传输数据的抗干扰能力提高,而且传输更加稳定,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 

IEEE802.11物理层的无线媒体决定了WLAN具有独特的媒体接入控制(MAC) 机制。MAC子层负责信道分配过程、PDU寻址、帧形成、差错校验、分组拆装。IEEE802.11支持两种不同的MAC方案:第一种方案是分布协调功能(DCF),类似于传统的分组网,支持异步数据传输等异步业务,所有要传输数据的用户拥有平等接入网络的机会;第二种方案是点协调功能(PCF),基于由接入点控制的轮询(poll)方式,主要用于传输实时业务。MAC子层由DCF和PCF两部分组成,DCF直接位于物理层之上。 

IEEE802.11支持三种不同类型的MAC帧:管理帧、控制帧和数据帧。管理帧用于站点与接入点的连接和分离、定时和同步、身份认证。控制帧用于竞争期间的握手通信和正向确认、结束非竞争期。数据帧用于在竞争期和非竞争期间传输数据,并且在非竞争期间可与轮询和确认(ACK)结合在一起。 

802.11定义了两种类型的设备。一种是无线终端站点(Station,STA),通常是通过一台PC机器加上一块无线网络接口卡构成的。另一种称为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AP),它的作用是提供无线和有线网络之间的桥接。 

802.11定义了两种网络拓扑结构:基本结构(infrastructure)模式和ad hoc模式。ad hoc模式也称为点对点模式(pear to pear)或IBSS模式(Independent Basic Service Set),在该模式下任一站点可与任一其它站点直接建立通信过程。 

在infrastructure模式中,基本结构网通过无线接入点而建立,无线网络至少有一个与有线网络连接的无线接入点,还包括一系列无线的终端站点。接入点类似于蜂窝通信网中的基站,可以看作是将IEEE802.11网连到有线骨干网的网桥。这种配置成为一个BSS(Basic Service Set基本服务集合)。一个扩展服务集合(ESS Extended Service Set)是由两个或者多个BSS构成的一个单一子网。由于很多无线的使用者需要访问有线网络上的设备或服务(文件服务器、打印机、互联网链接等),Infrastructure模式被广泛采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六合万通微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六合万通微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2380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