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氧化碳合成二甲醚所用的复合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23936.5 | 申请日: | 2008-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220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9 |
发明(设计)人: | 张谦温;刘卫国;迟姚玲;孙高峰;韩占生;佟泽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01J23/80 | 分类号: | B01J23/80;C07C43/04;C07C41/01;C07C29/151 |
代理公司: | 小松专利事务所 11132 | 代理人: | 陈祚龄 |
地址: | 10261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氧化碳 合成 甲醚 所用 复合 催化剂 制备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由煤、二氧化碳和氢气制备二甲醚(DME)的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二甲醚,又称木醚、甲醚,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具有轻微醚味的气体,与石油液化气具有相似的物理性质。二甲醚是碳一化工的重要中间体,同时作为一种新兴的基本化工原料,由于有良好的易压缩、冷凝和汽化等特性,使得二甲醚在化工、日化、制药和农药等各个领域都有其独特的用途。二甲醚主要用于燃料(民用燃料、工业燃料和车用燃料)、气雾剂、制冷剂、发泡剂以及制取低碳烯烃等方面。
自然界中CO2,含碳量约为1016吨,远大于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含碳量。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人类更多的依赖化石能源,因此全世界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到大气中的CO2量达185~242亿吨/年,总排放量已超过500亿吨/年。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持续增加,温室效应对气候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所以二氧化碳的工业减排和二氧化碳的利用达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CO2加氢制DME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既可解决CO2的污染问题,又能利用CO2生产有用的产品(清洁燃料)。
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通常有两种方法:其一是将CO2加压液化和固化,然后深埋地下或海底封存;其二是将二氧化碳与其它化合物反应形成新的稳定的化合物。
化学工业中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生产其它产品有碳酸氢铵、尿素、纯碱及其它碳酸类化合物。利用二氧化碳生产燃料,既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又能够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因而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虽然二氧化碳加氢可以得甲醇,CO2加氢制甲醇因受平衡的限制,CO2转化率低,甲醇的收率很低。
CO2加氢制DME,不仅打破了CO2加氢生成甲醇反应的热力学平衡,还能抑制水煤气逆转换反应的进行。因此,将甲醇合成催化剂和甲醇脱水催化剂组合起来,可以给CO2转化一个强驱动力。有利于反应的进行,可以得到较高的二甲醚收率。
目前世界消耗的燃料和化工生产所需的原料,主要依赖石油。近年来由于石油储量的萎缩和石油价格的不断上涨,寻找石油的替代能源是无法回避的,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普遍重视。
二甲醚通常是利用煤或天然气生产。首先将煤或天然气与水和氧气反应生成含氢气和CO为主要成分的气体,然后经过CO变换和酸性气体脱除。将其中的硫、氮氧化物以及二氧化碳等脱除,调整氢气和CO的比例,制备合成气。
由合成气制二甲醚有两条途径:其一为两步法,先由合成气生成甲醇,再由甲醇脱水制取二甲醚;其二为一步法,在复合催化剂的作用下,由合成气直接制取二甲醚。
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消耗的增加,由于燃油和燃煤产生的硫、氮和CO排放,造成的大气污染日趋加重,大气环境面临巨大压力。因而对油品的质量标准更加严格,油品质量不断提高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炼油业将始终面临产品质量升级的沉重压力。汽油产品质量的提高,增加炼油工艺的成本,使得由二氧化碳合成液体燃料的商业化应用成为可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二氧化碳合成二甲醚所用的复合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目的可以通过如下措施实现,本发明通常由二氧化碳合成二甲醚要经过以下过程:CO2和氢气反应生成CO和水;CO和氢气反应生成甲醇,甲醇脱水生成二甲醚。
总反应为:
副反应:
同样CO2和氢气反应也可以直接得到甲醇,但是受到热力学平衡的限制,CO2的转化率很低,而且产物大部分是CO。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未经北京石油化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2393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