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网络性能分析以及网络故障定位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24777.0 | 申请日: | 200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4276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7 |
发明(设计)人: | 高疆;陈光;闫跃荣;王刚;廖舰;庞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4/00 | 分类号: | H04W24/00;H04W88/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魏 杉 |
地址: | 100007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网络 性能 分析 以及 网络故障 定位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网络性能分析以及网络故障定位技术。
背景技术
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质量已成为运营商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为了巩固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质量,提升用户满意度,运营商在网络优化维护过程中不仅需要解决最基本的网络硬件故障或告警,还需要对各项网络性能指标的波动进行监控和分析,从而及时发现网络中潜在的问题,并在影响用户感知之前将这些潜在的问题排除。
目前的网络优化维护过程中,可用的网络性能指标多达上千项,各项网络性能指标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每项网络性能指标的异常波动可能是由于不同原因引起的,而且网络的涟漪效应导致一个问题的出现会引起周边一系列问题的连锁产生。因此对于网络优化维护人员来说,网络性能分析不仅仅需要着眼于问题发生时的情况,还需要分析该问题发生前后网络性能的变化;定位该问题的根本原因时,也不能局限于当前问题点,还需要结合网络周边情况和网络资源、网络参数等相关信息进行综合判断。
以基站断站引发的周边网络性能异常为例说明网络的涟漪效应,如图1所示。假设基站A发生了断站,其覆盖区域内用户设备的话务将被周边基站(基站B、C、D、H)吸收,但由于基站A覆盖区域内的用户设备距离基站距离B、C、D、H的距离较远,将引发基站B、C、D、H的切换质量下降、掉话率上升等问题;经过一段时间(例如1小时)之后,假设基站D覆盖区域内的话务量上升,同时由于基站D吸收了基站A的部分话务,将导致基站D的话务量超负荷,由此引发其周边基站(基站C、E、F、G、H)向基站D切换时比较困难,并导致基站D发生TCH拥塞;基站D的TCH拥塞将引发其周边基站(基站C、E、F、G、H)的切换成功率下降,在不能进行最优切换的情况下将导致基站C、E、F、G、H的掉话率上升;又经过一段时间(例如2小时)之后,由于基站F的掉话率升高,在用户通话多次却异常中断的情况下,可能引发用户针对掉话问题的投诉。由此可见,由于基站A的断站,将引起周边基站(基站B、C、D、E、F、G、H)的切换成功率下降、掉话率升高、话务量超负荷、TCH拥塞等一系列问题的连锁产生,而且上述问题并不是同时出现。
由于网络性能分析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目前在进行网络性能分析时主要采用人工为主、网管支撑工具为辅的方式。以上述基站F覆盖区域内的用户针对掉话问题的投诉为例说明网络性能分析方法。网络优化维护人员在接收到用户针对掉话问题的投诉之后,必然从用户投诉地点的基站F开始进行网络性能分析,一般包括如下处理流程:
步骤1、定位引发掉话问题的基站即故障基站,此处故障基站为基站F;
步骤2、检索与当前基站出现的问题相关的网络性能指标;
步骤3、分析检索到的网络性能指标;
步骤4、判断是否能够定位该掉话问题的根本原因,如果是,则执行步骤7,如果否,则执行步骤5;
步骤5、判断是否能检索到与当前基站出现的问题相关的其它网络性能指标,如果是,则执行步骤6,如果否,则执行步骤7;
步骤6、分析检索到的其它网络性能指标,并返回执行步骤4;
步骤7、判断当前基站出现的问题是否与其相邻基站相关,如果是,则执行步骤8,如果否,则执行步骤9;
步骤8、筛选与当前基站出现的问题相关的相邻基站,并返回执行步骤2;
步骤9、定位掉话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基于上述处理流程,定位掉话问题需要的最小分析量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从用户投诉的掉话问题到定位该掉话问题的根本原因即基站A断站,需要分析的相关基站数量达到8个(如果按照现网标准每个基站20个相邻基站的规模计算,相关基站会达到几十个),需要分析的网络性能指标达到15项,如果结合分析每个网络性能指标所需参照的相关网络性能指标,总共需要分析几十个网络性能指标在该掉话问题发生前后的变化,而其中超过50%的分析量都用于排除产生该掉话问题的其它原因的可能性,使得分析效率非常低。此外,每一步的分析结论和下一步的分析内容都由网络优化运维人员控制,极有可能增加更多的无效分析量,甚至得出错误的结论。
现有技术中,也可以针对网络中常见的问题设置判断树,然后通过网管系统根据设定的判断标准自动判断预设的各种可能原因。该方案对设定的判断标准和判断树的准确度和详细度要求非常高,一般情况下很难到达,使得定位准确度比较低。
现有技术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247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