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负荷建模中的故障拟合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25176.1 | 申请日: | 2008-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0441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8 |
发明(设计)人: | 汤涌;丁永福;张红斌;史可琴;邱丽萍;范越;王琦;万筱钟;杨文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西北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00 | 分类号: | H02J3/00;H02J7/26;G06F17/50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0192北京市海淀区清***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负荷 建模 中的 故障 拟合 方法 | ||
1、一种负荷建模中的故障拟合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建立事故时的运行方式
根据自动化系统记录的数据建立试验时的运行方式,作为用于事故模拟的潮流稳定计算数据,潮流计算结果应和实测潮流结果基本一致,调查事故时发电机励磁系统、调速系统、电力系统稳定器以及其它控制设备的运行情况,建立稳定的计算数据;
二)确定事故模拟方式
根据故障录波曲线,确定故障切除时间和短路阻抗,如果在试验过程中发生了切机、掉负荷的扰动,则根据实测数据确定在仿真中如何对这些扰动进行模拟;
三)事故模拟、模型参数校核和调整
(1)首先基于目前采用的计算模型参数进行模拟计算;
(2)当计算结果和实测结果不一致时,先调整除负荷模型以外的其它元件的模型和参数;
(3)如果仿真结果和实测仍不一致,再通过灵敏度分析对负荷模型参数进行调整,包括负荷模型结构和比例,如果动态部分采用感应电动机模型,还要对电动机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在上述计算分析基础上,制定初步的模型参数调整方案;
四)进行机理分析
五)模拟和实测一致性的判断
所述事故模拟和实测结果基本一致的原则包括:
(1)振荡频率基本一致;
(2)系统振荡平息所需要的时间基本一致;
(3)主网各线路功率的摇摆曲线轮廓一致,故障切除后第一摆幅度、后续振荡阻尼特性基本一致;
(4)功角、功率、系统电压振荡平息后的稳态值基本一致;
(5)系统电压上升时间、是否出现过调、稳态恢复电压、电压曲线轮廓基本一致;
(6)暂态电压跌落范围基本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西北电网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西北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2517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