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现焦化废水回用的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25229.X | 申请日: | 2008-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8646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8 |
发明(设计)人: | 刘金泉;李天增;吴迪;王发珍;李京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桑德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52;C02F1/78;C02F103/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郑立明 |
地址: | 100081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焦化 废水 处理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废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焦化废水回用的组合处理 系统及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焦化废水是在煤制焦炭、煤气净化及焦化产品回收过程中产生的含大量 芳香族化合物和杂环化合物的典型废水,具有废水排放量大、有机物及氨氮 浓度高、有机物成分复杂等特点,属难生物降解的有机废水。
随着焦化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市场竞争秩序的规范,国家发改委于2005 年实施的《焦化行业准入条件》中明确指出焦化废水经处理后要做到内部循 环使用,酚氰废水处理后厂内回用。并在2006年公布的《焦化行业污染现状 及对策建议》中指出炼焦生产过程中排放了大量的苯并[a]芘(BaP)、氰化物 等有毒有害物质,其中苯并[a]芘是强致癌物质,对人身健康危害严重,应加 强治理。因此提高废水循环率,减少污水外排,降低新水耗量已成为目前钢 铁工业企业广泛采用的清洁生产工艺之一,而污水回用是实现污水零排放和 资源再利用的最佳选择。
采用深度处理,一方面可以降低COD及其它水质指标,使出水达到回用水 的标准;另一方面可对水体中残留的难生物降解有机物如苯并[a]芘等加以转 化或去除,以减少其对环境及人类健康的危害。因此,寻求一套高效、低成 本的深度处理工艺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内外对焦化废水深度处理的研究多集中于物化方法,主要包括吸 附法、混凝沉淀法、高级氧化法、膜分离技术等。这些技术虽各具优势,同 时在应用上又有各自的缺陷,因此为了充分发挥其效能,常将其中的两种或 多种技术联合应用。
目前国内对焦化废水的深度处理技术主要集中于吸附法和膜分离技术, 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吸附法虽然操作简单,管理方便,运行成本相对较 低,但处理设施占地面积大,污染物只是从水中转移到污泥中,没有得到无 害化降解,并产生大量污泥,而且吸附剂的再生问题一直难以有效解决。膜 分离技术主要依靠物理拦截作用将污染物去除,工艺控制自动化程度高,处 理效果好,但现阶段膜的成本仍然较高,膜污染问题尤其当其应用于工业废 水处理时日益突出,而且膜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浓缩液的最终归宿仍是一个长 期困扰着人们的问题。上述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吸附法及膜分离技术在 焦化废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而寻求一种处理效果良好、无二次污染且可使 焦化废水中有机物得到有效分解的处理系统及处理工艺是焦化废水深度处理 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实现焦化废水 回用的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通过应用于焦化废水深度处理的组合工艺,在 保证经济、适用的前提下,使处理后水的COD及其它指标达到工业回用水标 准。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实现焦化废水回用的处理系统,该系统包括:
混凝沉淀池、光催化O3氧化装置和过滤装置;其中,所述混凝沉淀池上设 有引入生化出水的进水口、沉淀物排出口,混凝沉淀池的出水口与所述光催 化O3氧化装置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光催化O3氧化装置的出水口与过滤装置的进 水口连接,所述过滤装置上设有连接回用管路的出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尾气收 集处理装置,所述尾气收集处理装置与光催化O3氧化装置上设置的排气口连 接。
所述过滤装置为活性炭过滤罐。
所述光催化O3氧化装置包括:光催化O3反应器和O3发生装置;所述O3发生 装置的供应口与光催化O3反应器的O3输入口连接。
所述光催化O3反应器包括:反应器本体、微孔纯钛曝气装置和单端浸没式 低压紫外灯;所述反应器本体为容器结构,其上设有进水口、出水口和排气 口,所述反应器本体底部设置所述微孔纯钛曝气装置,所述微孔纯钛曝气装 置的进气口与反应器本体的O3输入口连接,所述单端浸没式低压紫外灯设置在 所述反应器本体内的上端。
所述混凝沉淀池上还设有混凝剂投入口,所述混凝剂投入口单独设置混 凝沉淀池上,或所述混凝剂投入口设置在混凝沉淀池的进水口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桑德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桑德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2522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