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沟槽引导的单列纳米球自组装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25471.7 | 申请日: | 2008-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9174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25 |
发明(设计)人: | 邓启凌;杜春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82B3/00 | 分类号: | B82B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贾玉忠;卢 纪 |
地址: | 610209***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沟槽 引导 单列 纳米 组装 方法 | ||
1.一种利用沟槽引导的单列纳米球自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选择基底;然后在其表面制作出引导沟槽;对基底进行亲水化处理,涂敷纳米球,采用自组装并通过沟槽的约束、引导在基底上排列纳米球,实现与沟槽的形状一致的单列纳米球排布;其中所述沟槽宽度和深度小于,或等于,或大于所述纳米球的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沟槽引导的单列纳米球自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底为石英、或K9、或硅、或硒化锌、或锗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沟槽引导的单列纳米球自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纳米球是玻璃球、或聚苯乙烯微球、或聚合物微球,纳米球直径为50nm-7000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沟槽引导的单列纳米球自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沟槽剖面是矩形槽,或圆形,或梯形槽,或V形槽,或燕尾形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沟槽引导的单列纳米球自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沟槽外形可以是直线,或曲线、或三角形,或多边形,或上述图形的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沟槽引导的单列纳米球自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沟槽口径可以一致、或呈由小到大变化、或呈由大到小变化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沟槽引导的单列纳米球自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沟槽是通过电子束、干涉光刻经干法或湿法腐蚀后形成,或是聚焦粒子束直接制作,或是用纳米压印的方法复制得到,或是用机械加工的方法制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沟槽引导的单列纳米球自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沟槽可以通过分区控制实现多通道单列纳米球自组装,分区既可相通,也可分立,用以实现需求的多种独立、组合排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2547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