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数据差异的逻辑卷快速同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25596.X | 申请日: | 2008-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8797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8 |
发明(设计)人: | 汪东升;刘宏;詹球翔;徐学雷;生拥宏;鞠秀芳;鞠大鹏;李泓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北京威视数据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14 | 分类号: | G06F11/14;G06F17/3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廖元秋 |
地址: | 10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据 差异 逻辑 快速 同步 方法 | ||
1.一种基于数据差异的逻辑卷数据快速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根据源卷和目的卷上的文件系统信息找到各自逻辑卷上已使用的数据块,比较源逻辑卷与目的逻辑卷上对应的数据块对,计算该数据块对的两个特征值,若该两个特征值不相同,则对该数据块对进行同步处理,否则,不进行同步处理;
该方法设源逻辑卷L1在机器M1上,目的逻辑卷L2在机器M2上,L1与L2大小相同,而且L1与L2的数据块大小相同,M1和M2通过网络连接,当要将L2上的数据同步到L1的状态时,设一次比较的数据块数量为K块,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M1与M2分别同时解析L1,L2文件上的系统信息,读取所述逻辑卷L1,L2上的表示数据空间使用情况的由0或1组成的位图信息$Bitmap1,$Bitmap2,其中0表示未使用,1表示已使用;
2)M1将$Bitmap1发送到M2;
3)M2比较$Bitmap1与$Bitmap2中对应的每一位,获取对应位连续都为1的个数,同时判断比较是否完成,若是则结束,否则进入步骤4);
4)M2从连续都为1的个数对应的数据块中动态确定比较信息;
5)M2根据步骤4)中确定的比较信息,从L2中预取已使用的数据块并存放至M2中的缓冲区;
6)M2根据步骤4)中获取的比较信息发送给M1,M1根据步骤4)中确定的比较信息,从L1中预取已使用的数据块并存放至M1中的缓冲区;
7)M1,M2同时计算存储在各自缓冲区中相同位置相同大小的已使用的数据块的特征值;
8)M1将计算得到的特征值发送给M2,M2将接收到的M1发送的特征值和本端计算得到的特征值进行比较,若相同则进入步骤3),否则进入步骤9);
9)M2将特征值不相同对应的数据块发送到M1,进入步骤3),M1将该数据块写入相应的逻辑卷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读取逻辑卷数据空间使用情况的位图信息,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1)读取该卷的文件系统中的超级块数据;
(12)判断该卷的文件系统是否为有效的文件系统,若不是则结束,否则进入步骤(13);
(13)从(11)读出的超级块数据查找到该文件系统的主文件表;
(14)在该主文件表中查找到指示该卷空间使用情况的位图信息并保存为$Bitmap。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4)中,从连续都为1的个数对应的数据块中动态确定比较信息,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41)获取前一次L1与L2对应数据块特征值比较结果,若未发生变化转入步骤(42),否则进入步骤(44);
(42)获取前N次L1与L2对应数据块特征值比较结果,若连续N次未发生变化,进入(43)步,否则结束;
(43)增长K值,且不超过最大值,然后结束;
(44)获取前N次L1与L2对应数据块特征值比较结果,若连续N发生变化,其中N为预设值,进入(45)步,否则结束;
(45)减小K值,且不小于最小值,然后结束。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5)中,从L2中预取已使用数据并存放至M2中的缓冲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51)判断缓冲区是已满,若已满等待结束,否则进行步骤(52);
(52)读取L2的$Bitmap2,查找L2上连续已使用数据块,一次性将该连续已使用数据块读取并存入到M2的缓冲区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北京威视数据系统有限公司,未经清华大学;北京威视数据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2559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