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语音帧编码方式的调整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26167.4 | 申请日: | 2008-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415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发明(设计)人: | 梅竞晋;薛怀杰;刘明;张岩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刘芳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语音 编码 方式 调整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语音帧编码方式的调整方法 及装置。
背景技术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以下简称: GSM)具有电路交换域(Circuit Switched Domain,以下简称:CS域)和分 组交换域(Packet Switched Domain,以下简称:PS域)的两种业务,其中 CS域的语音业务在层2(L2)采用Dm信道链路接续协议(Link Access Protocol on the Dm channel,以下简称:LAPDm),并独占信道,每个时隙(timeslot, 以下简称:TSL)最多承载两个语音业务;PS域的数据业务在L2采用无线 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以下简称:RLC)/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以下简称:MAC)协议,PS域允许用户复用于多个时隙,及每个时 隙复用多个用户。
目前,现有技术中引入了一种使用GSM边缘无线接入网络(GSM EDGE Radio Access Network,以下简称:GERAN)承载CS域语音业务(CS over GERAN)的技术,该技术适用于自适应多速率(Adaptive Multi Rate,以下简 称:AMR)语音业务。现有技术中AMR编码技术根据无线环境的实际情况, 决定语音编码速率(每种编码速率对应一种编码方式),该语音编码速率是 可变的。具体地说,AMR编码技术根据电路域信道的载干比的值进行评估, 得出一个平均值,将该平均值和预先定义的门限进行比较,从而获知是否需 要改变AMR编码方式。
当采用GERAN承载CS域语音业务的技术时,如果利用上述AMR编码 技术来改善语音性能,则RLC/MAC块中承载的为AMR语音帧。由于所承 载的语音帧的信道类型发生了改变,由CS信道转换为GERAN承载CS域语 音业务的信道(与PS信道类似),基站或终端将无法获知电路域信道的载干 比,也就无法通过信道载干比调整AMR的编码方式。同时,由于引入了CS 域业务之间、CS域业务和PS域业务之间的资源共享,如果还按照现有技术 仅以信道的无线环境实际情况为参考调整AMR的编码方式,可能会导致信 道无法正常复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语音帧编码方式的调整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 当采用GERAN承载CS域语音业务的技术时,无法通过信道载干比进行调整 AMR编码方式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语音帧编码方式的调整方法,包括:
获取数据块编码速率;
根据所述数据块编码速率以及信道中进行复用的终端个数,确定所述信 道所承载的语音帧可用最高编码速率;
根据预先设定的候选编码速率集合和所述语音帧可用最高编码速率,确 定选用的语音帧编码速率;
根据所述选用的语音帧编码速率,调整语音帧编码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语音帧编码方式的调整装置,包括:
数据块编码速率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数据块编码速率;
语音帧最高编码速率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块编码速率以及信道 中进行复用的终端个数,确定所述信道所承载的语音帧可用最高编码速率;
语音帧编码速率获取模块,用于根据预先设定的候选编码速率集合和所 述语音帧可用最高编码速率,确定选用的语音帧编码速率;
语音帧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选用的语音帧的编码速率,调整语音帧 编码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根据数据块编码速率以及信道中进行复用的终端个数,确 定信道所承载的语音帧编码速率,当采用GERAN承载CS域语音业务的技术 时,不用通过获取信道载干比就能进行AMR编码方式的调整,保证用户之 间正常的复用,有效地提高了CS域业务之间、CS域与PS域业务之间资源 共享的性能,进一步提高了系统容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语音帧编码方式的调整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语音帧编码方式的调整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语音帧编码方式的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2616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