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制备秸秆饲料的发酵菌剂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26318.6 | 申请日: | 2008-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359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发明(设计)人: | 崔宗均;高丽娟;王小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23K1/14;C12R1/25;C12R1/225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任凤华 |
地址: | 10009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制备 秸秆 饲料 发酵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备秸秆饲料的发酵菌剂。
背景技术
农作物秸秆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资源,具有数量大、分布广和种类多等特点。但 是长期以来,这些秸秆资源却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近几年来,由于农作物产 量的大幅度提高和农村薪材结构的改变,越来越多的秸秆成为废弃物,既浪费了资 源又污染了环境。因此,解决我国剩余秸秆问题对资源利用和环境污染治理极其重 要。秸秆作为反刍动物的饲料也是解决秸秆污染问题、给人类增加蛋白营养来源的 重要途径,也符合我国畜牧业长远的发展目标。但是,由于秸秆养分低、适口性差、 消化率低,因而如何提高秸秆的适口性、提高其饲用价值是解决我国秸秆公害、提 高有机物利用率的一大热点。
我国传统的发酵饲料添加剂如甲酸、甲醛等,具有腐蚀性,存在家畜采食安全 隐患,且添加量较大,造成成本高和操作不便等缺点。而目前国内普遍使用的饲料 发酵菌剂大多依靠进口,价格昂贵,其产品有纯化的单一菌剂和简单混合菌剂,且 以简单混合菌剂居多。纯化的单一菌剂是根据所需的功能要求从自然界中分离、纯 化后,在严格无菌条件下经过纯培养发酵,再吸附于特定载体上制成的菌剂,菌株 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简单混合菌剂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 乳酸菌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吸附于特定载体上制成的。以上菌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纯化的单一菌剂中的菌在纯化过程中,由于失去了在自然条件下长期处 于协同关系的其他菌的共存,其产酸能力大大降低;
(2)纯化的单一菌剂中的菌对生长条件的适应范围较窄,对发酵条件要求较 高,发酵成本昂贵;又由于单一菌孤立生长,容易受到其他菌的污染和抑制,使得 其在青贮饲料中难以成为控制发酵的优势菌,已有研究结果证实,用植物乳杆菌 (Lactobacillus plantarum)单菌接种效果并不理想;
(3)简单混合菌剂中是人为的将几种菌简单混合,各种菌之间是否具有协同 关系,是否产生拮抗作用还有待证实。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制备秸秆饲料的发酵菌剂。
本发明所提供的用于制备秸秆饲料的发酵菌剂的活性成分包括发酵乳杆菌 (Lactobacillus fermentum)、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类干酪乳杆 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
所述秸秆饲料发酵菌剂中,所述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植物 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类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的集 落形成单位数目比为(18-20):(4-6):1,具体为19:5:1。
所述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具体可为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JCM 1173T,所述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具体可为植物 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JCM 1149T,所述类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具体可为类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NBRC 15889。
本发明所提供的秸秆饲料发酵菌剂的活性成分也可仅有由所述发酵乳杆菌 (Lactobacillus fermentum)、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类干酪乳杆 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组成。
所述秸秆饲料发酵菌剂中,所述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JCM 1173T、所述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JCM 1149T和所述类干酪乳杆菌 (Lactobacillus paracasei)NBRC 15889可分别独立包装,也可混合在一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2631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公路路基边坡防滑装置
- 下一篇:抓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