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获取储层粒度区域分布规律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26394.7 | 申请日: | 2008-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0330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8 |
发明(设计)人: | 邓金根;王利华;王长利;韦龙贵;段泽辉;李斌;谭强;李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E21B49/00 | 分类号: | E21B49/00;G01N1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春和 |
地址: | 10224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获取 粒度 区域 分布 规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质勘探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的粒度预测方 法,实测与沉积微相相结合预测储层区域粒度分布规律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对一个可能出砂新区块进行综合开发前,设计合理的完井防 砂方案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对此,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 究,针对不同储层特点提出了不同的完井防砂方案设计方法,这些方 法均建立在已知储层的粒度分布规律上,因此,准确预测油田储层粒 度的纵横向区域分布规律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
目前获得储层粒度的数据基本来源于岩心的粒度测试数据,将取 心井获得的岩心或者岩屑经过激光粒度仪或者筛析仪测试,再将测试 后的数据作为开发井完井防砂方案设计的依据,这样获得的数据准确 直接。虽然通过岩心粒度测试获得的数据更准确直接,但是由于一个 新区块的探井数量并不多,取心有限,不足以弄清整个区域的纵横向 粒度分布规律;另外,探井的岩心测试结果也不能够完全反映出开发 井的储层粒度特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根据地层岩心粒度实测结果,结合整个区域沉积 微相的运移规律及地质岩性录井数据,利用数学插值函数,最终得到 区域不同储层的粒度纵横向分布规律,为完井防砂方案优化设计提供 可靠的基础数据支持。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获取储层粒度区域分布 规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对预测区块进行油田地质勘探,根据地质勘探结果获取该 区块的沉积运移规律;
S102,按照地质勘探结果中划分的沉积微相单元体,将所述预测 区块划分成不同的区块;
S103,根据所述预测区块上探井的岩心粒度实测数据对划分的区 块进行校正;
S104,利用插值的方法获取所述预测区块横向粒度分布规律;
其中,所述插值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每口井的井位大地坐 标建立平面参考坐标系,并给出样本点的三维坐标值;根据沉积微相 的变化方位定出各个井区的边界,在变化方位趋势线上进行分段,再 结合不同沉积微相的粒度变化范围给出每段的粒度变化极值;设置初 始粒度变化因子,包括X方向及Y方向的变化因子;进行平面插值, 判断平面上每一个点的插值结果是否满足沉积微相的粒度范围,如不 满足,改变变化因子,循环插值计算,直到插值结果达到设定的计算 精度后结束循环;获取整个区域的等值线图。
其中,所述沉积运移规律为所述预测区块为滨海相沉积或河相沉 积。
其中,所述沉积微相单元体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 河口坝、远砂坝、水下天然堤、前缘席状砂或前三角洲泥。
其中,所述水下分流河道的岩性为中细粒砂岩、含砾砂岩及砂砾 岩,粒度中值范围为500um以上。
其中,所述水下分流间湾的岩性为粉细砂岩和少量含砾砂岩,粒 度中值范围为250-500um。
其中,所述河口坝、远砂坝的岩性为细砂岩,粒度中值范围为 125-250um。
其中,所述水下天然堤、前缘席状砂的岩性为细粉砂、细砂岩, 粒度中值范围为50-125um。
其中,所述前三角洲泥的岩性为泥岩,粒度中值范围为50um以 下。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解决了一个区块开发井取心数据不足的缺点,做到了由点到 面的分布规律预测。
2、并且能够直观的反映出该区块任何位置的开发井储层段的粒 度分布特性,解决了探井位置岩心测试结果不能完全反映开发井储层 粒度特性的不足。
3、根据预测的粒度纵横向分布规律进行完井防砂方案设计,其 设计结果更准确可靠,对提高油田的开发效率、提高油井产能具有重 要的意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获取储层粒度区域分布规律的方法的 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涠洲11-1N油田的生产井及注水井的分布 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涠洲11-1N油田的粒度分布规律区域等值 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 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2639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组合式化学过滤网结构
- 下一篇:医疗雾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