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合成气生产甲烷新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26891.7 | 申请日: | 2008-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5005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07 |
发明(设计)人: | 常俊石;李金来;张建祥;郭迎秋;刘雪飞;张彦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奥新能(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9/04 | 分类号: | C07C9/04;C07C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德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维真;王建国 |
地址: | 100176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合成气 生产 甲烷 新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碳氧化物甲烷化领域,特别涉及合成气生产甲烷的新工艺。
背景技术
甲烷化技术最早应用在合成氨工艺中以除去原料气中的CO和CO2,40年代, 国外就十分重视甲烷化制取合格的天然气和城市煤气技术的研究,70年代初, 国内外进行了以煤、石脑油等制替代性天然气的研究,开发了一系列工艺过程。 近年来由于甲烷化催化剂的不断改进,使工艺过程更趋完善。
丹麦Tops φe公司申请的专利US4130575采用多个反应器串联,这些反应 器均为绝热反应器,通过循环来调节第一个甲烷化反应器中进口物料各组分的含 量,进而调节反应温度,循环机的使用温度在150℃左右。通过调节最后一个反 应器的操作温度,保证反应后物料中甲烷的含量。产品与新鲜原料气进行热交换 从而达到回收热量目的。此工艺流程复杂,循环机的使用温度高,对设备材质要 求高,由于是绝热反应工艺,其热量只能通过加大动力消耗来回收,热能回收效 率低。
英国ICI公司通过开发耐高温的甲烷化催化剂,采用多个反应器串联气体一 次通过甲烷化工艺,去掉了气体循环,使第一甲烷化炉在近750℃高温下进行操 作,对催化剂的性能要求严格,设备制造成本很高,同时要严格控制总气中一氧 化碳的含量,操作危险系数较大。
于利奇核子研究设备公司申请的专利CN 87102871 A涉及在催化剂存在下以 含CO、CO2和H2的合成气催化甲烷化方法。在该方法中,催化剂床中的合成气 相继流经输入区、高温区(局部过热区)和气体温度显著降低的输出区;冷却剂 转换为热蒸汽是通过将甲烷化时产生的热量传递,其特征在于冷却剂在催化床的 输出区在沸点温度时蒸发,生成的蒸汽在局部过热区中过热。该工艺中甲烷化反 应器中有分开配置的蒸发器、过热器和甲烷化反应器输入区的附加冷却器。该工 艺设备相对复杂,且对材质要求很高。
在美国能源研究中心申请的专利US3967936中,甲烷化反应器中至少包含 两个反应区域,反应区之间由一个非反应的区域分开。在反应区装填有催化剂, 而非反应区不装填催化剂;反应器出口气体冷却后经过压缩机压缩与部分新鲜原 料气混合,从非反应区侧线进入反应器,进而调节下一反应区进口反应物料的浓 度和反应的温度。此方法操作是对反应循环方式的改进,意在减小循环量,但对 热量回收效率等同于单纯绝热循环反应方式,能源回收效率低。
本发明意在开发一种能耗低,易操作,回收热能高的新型合成气生产甲烷的 新工艺。
发明内容
目前,合成气生产甲烷的工艺已经很成熟,但是它们都或多或少的存在没有 充分利用能量,造成一定经济损失,成本高、工艺条件苛刻等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新的便于工艺切换,充分利用能量的甲烷化工艺,以解 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原料来自合成甲醇的弛放气、煤基合成气等。
利用合成甲醇弛放气中残余的有效成分H2、CO和CO2合成甲烷,可以增加 原料气的利用率,并与原料气体中含的甲烷一同回收。由于适用于本工艺目的产 物为甲烷,对于合成甲醇的弛放气只要H2/CO比适宜就可以合成符合要求的产 品甲烷,这样也就对变换工段的要求也不高。
甲醇弛放气各组分含量范围:
煤基合成气气化方式可以是传统煤气化、地下煤气化、催化气化、焦炉气、 德士古气化等,各组分含量范围:
因为CO2也可以进行甲烷化反应,所以对脱碳工段的要求不高,煤基合成 气中CO2的含量范围可以扩大到1~20%,可以补充H2,直到H2的量满足CO、 CO2在甲烷化反应中所消耗的H2的量。
若合成气中的H2的量多于CO和CO2在甲烷化反应中所能消耗的H2的量, 可以不经过变换、脱碳工序,直接补充充足的CO2,直到CO2在甲烷化反应过 程中能把多余的H2消耗掉。
采用本发明的工艺技术路线,可以实现工艺切换,有效利用能量,提高经济 效益,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奥新能(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新奥新能(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268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滤层口罩
- 下一篇:一种用超声波控制微气泡运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