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浆体电势测试极的复苏器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27211.3 | 申请日: | 2008-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5625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14 |
发明(设计)人: | 孙传尧;顾元章;周兵仔;宋磊;陈经华;蒋京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
主分类号: | G01N27/38 | 分类号: | G01N27/38;G01N27/30;G01R19/00 |
代理公司: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李迎春 |
地址: | 100044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势 测试 复苏 | ||
技术领域
一种浆体电势测试极的复苏器,涉及一种在浮选矿浆以及类似的固、液、气多相并存、 大比重、高流速的介质中,能对不同材质的异形多电极集合体进行均匀、连续在线擦拭,保 障各应用电极检测活性,达到“沾污-复苏”在线运行效果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工业浆料流的参数测量,特别是大比重、高流速,而且是固、液、气多相并存 浮选矿浆的参数检测过程中,非常容易造成检测电极的污染、淤塞,造成系统中不同测点的 电极电势测值差异大而且不稳定,尤其是响应速度慢的检测电极(譬如玻璃pH电极),情况 更为严重。现有检测电极的清洗机构多是针对单指示电极的结构设置,遵循“清洗”愈彻底 愈好的方针,其结构设置多偏重于清洗的高强度,以至采用了刚性机构或离线间歇性操作机 构。因而,不能适应工业浮选矿浆流在线异型多电极集合检测运行的需要,特别是应用于工 业浮选矿浆流的,在线异型多电极单点式同步运行的,还没有相应的电极复苏器装置。
在其他领域应用的工业pH计上,针对电极污染问题,配装有的清洗机构,它们不能适 应工业浮选矿浆流中在线异型多电极的复苏性运行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在高流速、大比重、多相 的复杂介质中,对于单点式集合体系中的异型多电极,在旋转机构的驱动下实施均匀、全面、 适度的擦拭,致使在污染介质中运行的检测电极响应活性得到复苏的浆体电势测试极的复苏 器。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浆体电势测试极的复苏器,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
复苏器固定管—该固定管为一垂直管;
刮板底托—该底托为一外边与复苏器固定管内壁固接的水平板;
夹持板—该夹持板为两块断面“L”形垂直折板,其折板的垂直板相靠合、水平板居中固 定在刮板底托上;
刮板—该刮板为一上边部布有与检测电极敏感膜探头外形相吻合的随形口片状板,夹持 固定在两个相靠合的垂直夹持板间。
本发明的浆体电势测试极的复苏器,设置的刮板最好为柔性片式刮板,可将复苏器固定 管上端固定在浮选槽上方的框架机构上,连就现有的一种传动装置,带动复苏器固定管旋转。 依据玻璃电极离子交换电传输理论,设置的柔性片式刮板的上边部布有检测电极敏感膜探头 外形的相吻合随形口,随时对电极表面的附着物进行刮擦,使电极复苏,满足对于在线连续 运行的异型多电极集合体的复苏需要,具有适应性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既克服 了刚性刃式刮削清洗装置造成的运行电极活化平衡时间长的不足,也克服了其不能适应不同 材质、不同形状的多电极清洗运行条件的不足;同时,也克服了毛刷式清洗装置在浮选矿浆 中易被淤塞和适应性欠佳的不足。本发明的复苏器固定管,既起到平衡高流速矿浆速度的作 用,还起到对运行的异型多电极实现热力学检测体系制约集合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浆体电势测试极的复苏器,其结构包括:
复苏器固定管1—该固定管为一垂直管;
刮板底托2—该底托为一外边与复苏器固定管内壁固接的水平板;
夹持板3—该夹持板为两块断面“L”形垂直折板,其折板的垂直板相靠合、水平板居中 固定在刮板底托上;
刮板4—该刮板为一上边部布有与检测电极敏感膜探头外形相吻合的随形口片状板,夹 持固定在两个相靠合的垂直夹持板间。
使用时,将刮板固定在夹持板中,将夹持板固定在刮板底托上,再固定在复苏器固定管 下部,电极的敏感膜探头对应插入刮板上与检测电极敏感膜探头外形相吻合的随形口中,将 浆体电势测试极的复苏器置于欲测矿浆中,再将电极导引线与仪表相连接,传动装置带动浆 体电势测试极的复苏器转动,实现对电极表面的刮擦,使电极复苏,实现均匀、连续“沾污- 复苏”状态下的在线多电极电势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未经北京矿冶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272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