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27327.7 | 申请日: | 2008-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333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发明(设计)人: | 杨必成;徐骏;张少明;张志峰;马跃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
主分类号: | B22D1/00 | 分类号: | B22D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耿小强 |
地址: | 10008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 复合材料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脉冲气流法制备金 属基复合材料的方法,属于有色金属制备与加工领域。
背景技术
现代社会发展对材料的要求越来越高,例如在结构材料方面往往需要材料有高 的比强度和比刚度。复合材料作为一种人为设计的材料,能够很好的满足这些需要。 复合材料一般由基体和增强体组成,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就是在金属基体内加 入增强颗粒,这些增强颗粒均匀分布在金属基体中,使材料表现出特殊的性能。目 前,多种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以得到应用,如SiC颗粒增强铝基和镁基复合材 料。
现有的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主要有粉末冶金法、搅拌铸造法和 原位再生法等。粉末冶金法能制备出高性能的复合材料,但该方法需要有制粉、混 粉、热压等工艺过程,因此复合材料的制备成本很高,无法得到广泛应用。原位再 生法通过控制熔体内化学反应得到所需增强颗粒,该方法工艺流程简单,但对基体 材料及增强颗粒的种类局限性很大,而且增强颗粒的体积分数较低,难以得到实际 应用。搅拌铸造法是一种低成本的复合材料制备工艺,该方法主要通过搅拌器的高 速旋转在熔体中产生强紊流,实现增强颗粒在熔体内的均匀分布,目前国内外已有 多项机械搅拌器的专利,如美国Dural公司申请了机械搅拌制备复合材料的专利 US4759995,并采用该专利技术制备了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东北大学申请 了电磁搅拌制备铝基复合材料专利ZL03134180.2,并用该专利制备Al2O3颗粒增强 铝基复合材料。但是,现有的机械搅拌方法大多暴露在空气中进行,紊流熔体与空 气接触会导致熔体内吸气严重,而且会形成大量氧化物夹杂,使复合材料的力学性 能恶化;高温金属熔体对搅拌器有较强腐蚀性,高速搅拌会加速这种腐蚀,而且腐 蚀产物会进一步污染金属熔体。由于这一系列原因,限制了搅拌铸造方法的普遍使 用。目前,需要开发出能制备低成本、高质量的复合材料新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适用范围 广,对复合材料无污染,成本低,效率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的金属基复合材料 的制备方法,采用该方法能获得高质量的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
(1)将基体金属投入熔炼炉内熔化至液态;将尺寸为0.5μm~20μm、5~ 30vol.%的增强颗粒放入坩埚内并预热到相近的温度,坩埚底部安装有喷嘴;
(2)将70~95vol.%基体金属熔体倒入坩埚内,在坩埚上部安装防护罩和坩 埚盖;打开高压气瓶、调节减压阀和脉冲信号发生器,脉冲气流经电磁阀进入坩埚 内并从喷嘴中喷出,其中减压后气压范围为0.1~0.9MPa,脉冲信号频率范围1~ 30Hz;
(3)脉冲气流在熔体内形成气泡,并逐渐膨胀上升,带动坩埚底部增强颗粒 进入熔体内部,同时熔体沿坩埚内壁下行,熔体的对流运动使增强颗粒逐渐分散到 熔体内部;
(4)气泡周期性的产生和上升及破裂带动整个坩埚内熔体产生强紊流,金属 强烈的紊流使团聚的颗粒分散开,根据金属熔体多少和增强颗粒大小确定脉冲气流 处理时间,最终增强颗粒均匀分散到之中;
(5)将分散均匀的复合材料熔体进行铸造成形,得到复合材料铸锭或成形件。
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基体金属材料为铝合金、 铜合金、镁合金。
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增强颗粒为SiC、Al2O3、 MgO、B4C。
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喷嘴可以有一个或多个, 喷嘴结构为环孔结构,其中中心孔为气体入口,四周孔为气体出口,气体出口的中 心线与气体入口中心线的角度α/2为15~60°。
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坩埚上部安装的防护罩与 坩埚内壁有一定间隙,防护罩为锥形结构,圆锥角β范围为90~170°。
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高压气瓶中储存惰性气 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未经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273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