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烯烃聚合催化剂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27371.8 | 申请日: | 2008-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0756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15 |
发明(设计)人: | 黄启谷;孔媛;汪红丽;豆秀丽;刘伟娇;杨万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化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F4/649 | 分类号: | C08F4/649;C08F4/646;C08F10/00;C08F1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 萍 |
地址: | 100029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烯烃 聚合催化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和由此得到的催化剂,并且涉及所述催化剂在烯烃CH2=CHR聚合中的应用,其中R为氢或具有1-15个碳原子的烃基。本发明尤其涉及适用于烯烃定向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其包含Ti,Mg,卤素和一种选自通式I的醇酯类电子给体化合物。所述催化剂组分在用于烯烃,特别是丙烯聚合时,催化剂活性高,并且所得聚合物的等规度高。
背景技术
在丙烯聚合的催化剂中,应用最广泛的是Ziegler-Natta催化体系。一般地把在固体催化剂制备过程中加入的给电子体称为内给电子体,在丙烯聚合过程中加入的给电子体称为外给电子体。给电子体特别是外给电子体在Ziegler-Natta催化体系中的作用一直是催化剂与烯烃聚合领域的工作者非常感兴趣的课题,其主要原因是给电子体能显著改善催化剂的性能,有利于工业化生产。给电子体的主要作用表现在:改变催化剂的活性;影响聚丙烯的等规度和结晶度;控制聚合物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及聚合物其它性能。
在制备高效催化剂时如果不加入内给电子体,MgCl2因析出速度快而生成稳定的、密堆积的晶体,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定向能力低。
专利03109781.2开发一系列二元醇酯类化合物,聚合物分子量分布宽。但是采用芳香醇酯内给电子体时催化剂活性、聚合物等规偏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想不到地发现,所述催化剂组分包含Ti,Mg,卤素和一种选自通式I的酯类的电子给体化合物。本发明的目的是用于烯烃CH2=CHR聚合、包含Ti,Mg,卤素和一种选自通式I的酯类的电子给体化合物的催化剂组分,其中R为氢或具有1-15个碳原子的烃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烯烃聚合催化剂,其特征在于,包括
活性状态的MgCl2;
通式为Ti(OR1)4-mXm钛的化合物,式中R1是C1~C20的脂肪烃基,或芳香烃基或COOR`,R`是具有C1~C10的脂肪族基或芳香基;X是卤原子,m为0到4的整数;
通式I的醇酯类给电子体化合物;
醇酯类给电子体化合物的量与MgCl2的摩尔比为0.01至1;催化剂组分中Ti的含量为1.5wt%-10wt%;
还包括通式为AlR5nX3-n的有机铝化合物,式中R5为氢或碳原子数为1~20的烃基,X为卤素,n为0<n≤3的数;
和通式为R2xR3ySi(OR4)z的外给电子体化合物,式中R2和R3分别为碳原子数为1~20的烷基、环烷基、芳基、卤代烷基或卤素,R4为碳原子数为1~15的烷基,其中x,y,z为正整数,0≤x≤2,0≤y≤2和0≤z≤4,且x+y+z=4。
上述醇酯类给电子体化合物的通式I为:
通式I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化工大学,未经北京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2737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紫外光固化聚苯胺防腐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苯骈呋喃衍生物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