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续式高压浸渍装置与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28196.4 | 申请日: | 2008-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237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9 |
发明(设计)人: | 梁和奎;张文起;许开伟;孙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4B41/45 | 分类号: | C04B41/45;B22F3/26;B05C3/02 |
代理公司: | 辽宁沈阳国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100 | 代理人: | 张立新 |
地址: | 110001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续 高压 浸渍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续式高压浸渍装置与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炭素、 冶金等行业连续式高压浸渍装置与方法。
背景技术
在石墨化阴极和电极的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产品的密度,降低孔隙率、 渗透率,增加产品的机械强度及改善导电性能和导热性能,常采用高压浸渍技 术,让高温的液体沥青渗入产品的孔隙中。现有浸渍生产如图2所示,主要采 用间歇式高压浸渍技术,先将待浸渍产品装入钢筐,由吊车将钢筐放到移载车 24上,移载车24行使到三台预热炉其中一台前,将钢筐推入预热炉,预热好的 产品由同一台移载车24取出,行驶至指定的浸渍罐22或23前,装入已预热的 产品,然后进行浸渍作业,浸渍完成后,放出液体沥青,再用水冷却浸渍产品, 冷却后放掉冷却水,用移载车将浸渍好的产品取出,预热、浸渍和冷却三个过 程间断运行。预热好的产品由移载车24取出直到推入浸渍罐,需要经过较长的 时间,产品向空气中的散热较大,而且产品温度得不到控制,影响浸渍效果; 浸渍完成后,在浸渍罐进行喷水冷却,浸渍罐温度显著降低,当进行下一周期 浸渍操作时,又需对浸渍罐进行加热,这样不仅浪费热能,而且加热周期较长, 影响浸渍效率;喷水冷却时,浸渍罐内的液体沥青无法排除干净,造成冷却水 焦油含量高,水污染较重;浸渍罐罐门打开的时候,烟气量较大,而且收尘很 困难,车间环境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连续式高压浸渍方法与装置,它 能有效的提高浸渍效率,增加设备产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方案实现:一种连续式高压浸 渍装置,四号输送机、预热室、浸渍罐、冷却室、七号输送机和钩拉机处于同 一条直线上,依次设置;一号台车、二号台车和三号台车安装在轨道上,一号 台车、二号台车、三号台车、一号输送机、二号输送机、三号输送机和四号输 送机均设有顶推机。
所述的一号输送机、二号输送机、三号输送机和四号输送机的顶推机为双 头顶推机,双头顶推机通过液压控制。
所述的一号台车通过电机驱动。
所述的一号台车和二号台车的顶推机为单头顶推机,顶推机通过液压控制。
所述的预热室两端各设一个炉门,炉门通过卷扬机构提升,并采用气动密 封装置。
所述的预热室内部设有五号输送辊道。
所述的预热室顶部设有2个热风进口和1个热风出口。
所述的预热室内部采用耐火浇注料作内衬。
所述的三号台车的顶推机为双头顶推机,顶推机通过液压控制。
所述的轨道上安装有入口台车和出口台车,入口台车和出口台车通过电机 驱动。
所述的浸渍罐两端均设罐门,罐门通过液压装置开启。
所述的浸渍罐两端的罐门分别安装在入口台车和出口台车上。
所述的浸渍罐罐内设有输送辊道。
所述的浸渍罐罐体采用热媒保温。
所述的浸渍罐底部设液体沥青进口,顶部设抽气口。
所述的冷却室两端各设一个炉门,炉门通过卷扬机构提升。
所述的冷却室内部有六号输送机,六号输送机设有三个单头顶推机,顶推 机通过液压控制。
所述的冷却室上部设冷却水喷淋装置,顶部设一个通风口。
所述的钩拉机采用液压控制。
一种连续式高压浸渍方法,包括下述步骤:一个浸渍周期完成后,同时打 开预热室两端炉门、浸渍罐两端罐门和冷却室进口炉门,进行进筐作业;装好 筐的产品被四号输送机将钢筐顶入预热室,同时预热好的一筐产品被顶出预热 室,到达二号台车,由二号台车将产品顶入浸渍罐,同时浸渍罐内的一筐浸渍 好的产品被顶出,到达三号台车上,三号台车将产品顶入冷却室;如此反复进 行操作,直到浸渍罐内浸渍好的产品均被推出,此时,同时关闭预热室两端炉 门、浸渍罐两端罐门和冷却室进口炉门,预热、浸渍和冷却三个过程同时进行。 冷却好的产品由六号输送机逐筐顶出,再由钩拉机拉出到七号输送机上;
所述的连续式高压浸渍方法还包括下述步骤:一号台车移动,分别与一号 输送机、二号输送机和三号输送机对中,对应的输送机上的顶推机将钢筐推到 一号台车上,然后一号台车移动到四号输送机,与其对中,由一号台车上的顶 推机将钢筐推到四号输送机上;
所述的预热周期是浸渍周期的2倍,而冷却周期约是浸渍周期的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未经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2819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