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修复PAHs污染土壤的固定化菌剂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28376.2 | 申请日: | 2008-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245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9 |
发明(设计)人: | 巩宗强;李晓军;鞠京丽;赵青;董殿波;张春桂;张海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11/14;B09C1/10;C12R1/32;C12R1/07;C12R1/38;C12R1/05;C12R1/06;C12R1/01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许宗富;周秀梅 |
地址: | 11001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修复 pahs 污染 土壤 固定 化菌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修复PAHs污染土壤的固定化菌剂,其特征在于:由按重量份数计0.5-1.5∶0.5-1.5∶0.5-1.5∶0.5-1.5∶1-3∶2-4∶1-3,戈登氏菌、节细菌、产碱杆菌、苍白杆菌、假单胞菌、芽胞杆菌和分枝杆菌的菌种,余量为固体培养基。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复PAHs污染土壤的固定化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培养基按重量百分比计,55-65%的稻糠、11-16%的玉米芯、1.0-2.0%的豆饼粉、0.06-0.1%的K2HPO4、20-25%的麦麸、0.025-0.05%的MgSO4.7H2O、0.8-1.2%的蔗糖,余量为水分;pH7.0-7.5。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复PAHs污染土壤的固定化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菌种需在含多环芳烃的富集培养集中培养其为:将戈登氏菌、节细菌、产碱杆菌、苍白杆菌、假单胞菌、芽胞杆菌和分枝杆菌按重量份数计为0.5-1.5∶0.5-1.5∶0.5-1.5∶0.5-1.5∶1-3∶2-4∶1-3的菌种接种在30-100ml的含有PAHs污染物的富集培养基中,而后投放富集培养基重量百分比10-15%的PAHs污染土壤,在温度28~30℃,120~130rpm/min恒温摇床中培养一周,待用;
将上述培养的菌液按重量比为10-15%的接种量接种到无机盐培养基中,在温度28~30℃,120~130rpm/min恒温摇床中培养5-7d,得到的微生物混合菌液,即为一级种子液。
4.一种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复PAHs污染土壤的固定化菌剂的制备方法,富集、培养和驯化,其特征在于:首先将戈登氏菌、节细菌、产碱杆菌、苍白杆菌、假单胞菌、芽胞杆菌和分枝杆菌按重量份数计为0.5-1.5∶0.5-1.5∶0.5-1.5∶0.5-1.5∶1-3∶2-4∶1-3的菌种在含多环芳烃的富集培养基中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将对数生长期的菌种于用农作物副产品作为的固体增值培养基在温度28~30℃,下进行吸附、固定和增殖3-4d,增殖2-3次,即得为固定化菌剂。
5.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修复PAHs污染土壤的固定化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菌种需在含多环芳烃的富集培养集中培养其为:将戈登氏菌、节细菌、产碱杆菌、苍白杆菌、假单胞菌、芽胞杆菌和分枝杆菌按重量份数计为0.5-1.5∶0.5-1.5∶0.5-1.5∶0.5-1.5∶1-3∶2-4∶1-3的菌种接种在30-100ml的含有PAHs污染物的富集培养基中,而后投放富集培养基重量百分比10-15%的PAHs污染土壤,在温度28~30℃,120~130rpm/min恒温摇床中培养一周,待用;
将上述培养的菌液按重量比为10-15%的接种量接种到无机盐培养基中,在温度28~30℃,120~130rpm/min恒温摇床中培养5-7d,得到的微生物混合菌液,即为一级种子液对数生长期菌液。
6.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修复PAHs污染土壤的固定化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富集培养基按重量份数计,0.1-0.2%葡萄糖、0.01-0.5%NaCl、0.05-0.1%蛋白胨、0.1-1.0%NH4NO3、0.05-0.1%酵母膏、0.1-0.5%K2HPO4、0.01-0.05%MgSO4.7H2O,余量为无菌水;pH7.0-7.5;同时在富集培养基中加入PAHs,使其总量浓度为100-200mg/L。
7.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修复PAHs污染土壤的固定化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盐培养基按重量份数计为:0.01-0.5%NaCl、0.1-1.0%NH4NO3、0.5-0.1%K2HPO4、0.01-0.05%MgSO4.7H2O、余量为无菌水;pH7.0-7.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2837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