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来水厂监控、管理、调度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28639.X | 申请日: | 2008-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9345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25 |
发明(设计)人: | 孙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广 |
主分类号: | G05B19/418 | 分类号: | G05B19/418 |
代理公司: | 沈阳圣群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宪忠 |
地址: | 110079辽宁省沈***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来水厂 监控 管理 调度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调度系统使用的自动化装置,特别是一种自来水厂监控、管理、调度装置。
技术背景:
自来水厂的过程监控系统是以计算机技术,现代检测技术,无线电数字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为支持,实现对供水系统的测控、管理、分析诊断及故障处理等功能。
为了满足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城市的自来水厂不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用以提高城市的供水能力和服务质量。其中自来水厂的监控系统在中国的大多数城市进行广泛的应用。一些自来水厂用计算机实现收费营业电算化,的确为自来水厂的现代化运营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但是,要想达到自来水厂的最优化运营,目前,我国还没有实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自来水厂监控、管理、调度装置。
该装置通过高性能PLC系统和SCADA系统,使工业过程控制程序化,模拟化,智能化,集成化,网络化,控制过程更加可视化和过程化,从而为实现自来水厂的最优化运营。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是由计算机和N个控制室和区域控制站所组成,其特征是,计算机控制系统分别与各控制室的计算机控制系统连接,各控制室计算机控制系统与区域控制站的计算机控制系统连接。
本发明的优点是,可以实现自来水的管理、监控、调度自动化。有利于自来水的科学化、智能化管理。结构合理,程序简单便于实施与推广应用。
工作原理:
自来水厂的运营主要围绕着水从水源地,水厂经过输配网到终端水用户的生产-消费链而进行的。生产调度经过采集运行参数,例如:流量,各出水口的压力,余氯等控制参数,以及输配网上的压力监测点和水库水位和水源井监测点的控制参数。动态自动控制水源,水厂设备的启停和运行,使整个输配网处于最佳运行状态,从而为拥护提供高质量的用水服务,以减少输配过程中的用水损失,最大限度地延长管网的使用寿命,最终提高水厂的运营效益。
SCADA系统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生产过程控制与调度自动化系统。
系统原理:水厂水源井DCADA自动化控制系统,主要监测n个分散水源井井口站点。采用两级控制,一级为SCADA系统中心控制室,二级为水源井井口站点RTU。中央控制室负责监视,管理和控制等工作。井口站点RTU负责n个水源井井口站点的数据采集,以及水源井电动机及水泵的自动控制。SCADA控制中心和水源井井口站点之间采用无线传输方式,控制方案见图3。
该系统特点如下:系统以DELL工控机为上位机;远程终端设备采用北京安控公司的SuperE-M型RTU,SuperE是混合型信号输入输出且点数可以适当变动的RTU,采用数传无线电台通讯方式,n口水源井,3个管网测压点和中控室进行数据通信;采用Espider组态软件。该系统是典型的点对多点的星型结构。
主站电台自动接受从水源井RTU送来的信号,把射频信号经过放大、解调、恢复成数传信号送给上位机进行处理,实现远程对水泵电机电压、电流和水泵压力、流量以及水泵启动停止、电机运行等控制和调节。通过组态软件记录及显示每台水泵的开停时间、电压电流记录曲线、每口井的压力流量记录曲线、水泵故障跳闸记录。每当出现异常情况时进行声光报警,中控室立即向水源井RTU发出控制命令,控制水泵电机停机待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控制系统的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发明的实施例做进一步的说明。
由图1可知,计算机控制系统分别与各控制室S1、S2、S3的计算机控制系统连接,各控制室S1、S2、S3计算机控制系统与区域控制站Z1、Z2、Z3的计算机控制系统连接。
由图2可知,公司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分别与办公室的企业管理控制系统、生产调度计算机控制系统、管网管理计算机控制系统、营业收费计算机控制系统、财务计算机控制系统连接,生产调度计算机控制系统分别与水源地计算机控制系统、水厂计算机控制系统连接,管网管理计算机控制系统分别与输配网计算机控制系统、水用户计算机控制系统连接,营业收费计算机控制系统与水用户计算机控制系统连接,水源地计算机控制系统与水厂计算机控制系统连接,水厂计算机控制系统与输配网计算机控制系统连接,输配网计算机控制系统与水用户计算机控制系统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广,未经孙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2863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压缩机的散热结构
- 下一篇:1.9L高压共轨增压中冷柴油机的废气再循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