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马氏体时效钢板材冲压成型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28806.0 | 申请日: | 2008-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361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发明(设计)人: | 文长春;李爱民;那帅;刘智勇;罗迎;屠宇;岳景东;李晓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科金特种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8/02 | 分类号: | C21D8/02 |
代理公司: | 沈阳亚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107 | 代理人: | 韩辉 |
地址: | 110015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马氏体 时效 钢板 冲压 成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板材冷冲压成型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马氏体时效钢板材冲压成型的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18%Ni马氏体时效钢板材冷冲压成型技术,属于金属热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马氏体时效钢是一种固溶+时效硬化的超高强度钢,其固溶态、时效态的延伸率值均不高,加工硬化指数的值又低下,导致冷冲压减薄率高、冲成率不高的局面。例如。18%Ni(250KSi级)马氏体时效钢作球形高压容器时,采用固溶退火态进行冷冲压成型存在着减薄率高达30%且冲成率极低的缺陷。公开号为CN101289700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给出了一种《高强度马氏体基体热、温冲压零件制备方法》,工艺为:将钢板先加热到Ac3-50℃~Ac3+300℃的温度,保温时间1-3分钟/毫米,保证钢获得奥氏体组织或少量铁素体+奥氏体组织,随后进行冷却,冷却速度在20-200℃/s冷却至室温,使奥氏体组织转变成为马氏体组织。将上述处理的钢板加热到550℃~Ac1+50℃,保温时间1-6分钟/毫米。最终获得以铁素体和马氏体的复相组织或马氏体为主的组织结构。该发明虽适用于车用桥壳和大梁等冲压件,但却无法适用18%Ni(250KSi级)马氏体时效钢作球形高压容器的工艺中。因此,选择适当的金属热处理工艺,使材料增加了延伸率,提高其加工硬化指数的值和材料σb/σs的比值,改善了韧性,使得冲压减薄率大大降低,冲成率大幅度地增加,而且各项性能均符合技术指标,是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18%Ni(250KSi级)马氏体时效钢固溶退火态进行板材的冷冲压成型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马氏体时效钢板材冲压成型的方法。本发明给出的这种采用过时效热处理然后进行冷冲压成型的工艺,采用过时效热处理方法,可使冷冲压成型减薄率减少到15%,而且冲成率高达90%,能满足冷冲压工艺的需要。
本发明给出的技术方案是:这种马氏体时效钢板材冲压成型的方法,其特点是:首先将固溶退火态的板材,在Ar气保护气氛中加温到650℃±5℃;再保温至少2hr;然后冷却至100℃以下,最后将经上述处理过的板材进行冷冲压成型。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提及的“固溶退火态”是指在810℃±10℃下保温0.5-1hr并经酸洗交货态的冶金产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过时效热处理然后进行冷冲压成型的工艺,可使冷冲压成型减薄率减少到15%,而且冲成率高达90%,能满足18%Ni(250KSi级)马氏体时效钢固溶退火态进行板材的冷冲压成型工艺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过时效温度对18%Ni钢性能的影响;
图2为冷冲压时减薄率的变化。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18%Ni马氏体时效钢采用过时效热处理可使机械性能、冲压性能得到改善,有利于板材的冲压成型,其研究结果见图1、表1。
表1马氏体时效钢板材的冲压性能
经650℃时效处理后由于存在大量(约50%)奥氏体组织机械性能变化很大,此时σb/σ0.2=2,延伸率可达20%,有利于冷冲压成型。在冷冲压过程中,奥氏体转变成马氏体产生局部硬化(可感生大约33%的马氏体),引起应力的均匀分布,从而抑制了冲压件半球体的局部变薄。
板材采用过时效处理后的冲压性能均得到了改善,虽然18%Ni马氏体时效钢在固溶退火态冲压时,压边力和冲压力比过时效状态小,然而由于固溶态下的均匀延伸率只有约2%,再加上硬化指数低,导致局部变薄率高达30%。图2是固溶态与过时效态冲压Φ65m/m半球体的变薄情况图。
采取650℃过时效状态进行冷冲压,控制好压边力,冲压Φ300~340的半球体减薄率小于15%。
具体过时效处理温度选择为650℃±5℃,保温2hr,Ar气下冷却。
实施例1:
材料为18%Ni(250Ksi级)马氏体时效钢,其成分如下:
(质量百分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科金特种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沈阳科金特种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288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