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圆形多点分料箱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29443.2 | 申请日: | 2008-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484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宋海琛;曹成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25C3/22 | 分类号: | C25C3/22 |
代理公司: | 辽宁沈阳国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100 | 代理人: | 张立新 |
地址: | 110001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形 多点 分料箱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料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在电解铝厂烟气净化系统中圆形氧化铝多点分料设备。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电解铝厂烟气净化系统中,需要用氧化铝来吸附烟气中的氟化氢,使烟气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后进行排放。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将新鲜氧化铝分配到每台除尘器前的烟道内。过去一般采用溜槽定孔的方法直接分配,或者经过分料箱的形式进行分配。对于不大于10台除尘器的较小净化系统而言,新鲜氧化铝可采用溜槽进行较粗略的分配;而对于24~32台除尘器较大的系统而言,采用溜槽进行分料就不可行了,因管路太长,每段溜槽的下料量不能准确控制,常常造成末端几台除尘器缺料的情况。
而一般的分料箱多为矩形分料箱,其分料点受到形状的限制,在需要更多个分料点时难以实现,如大于10个,这样只能增加分料箱的个数,以及提高溜槽落差以增加分料级数,进行多级分离。通过增加分料级数的形式将会增加氧化铝贮仓下料口的标高,减少贮仓的利用率,增加建设成本。另外沸腾状态的氧化铝犹如流动的水,会从阻力较小的管路流出。矩形分料箱不同出料口距下料点距离不一样,会造成一定的分料误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的一种圆形多点分料箱,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净化系统中氧化铝的均匀分料,减少分料箱的占地面积,增加分料数量,减少系统落差。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是这样是实现的:
一种圆形多点分料,它包括气室、料室、安装在料室上的进料口和排风口、气室下端设有出料口和进气管,其中料室横截面为圆形,料室的下端连接横截面为圆形的气室,料室与气室之间通过透气板连接,料室内设有隔离板,隔离板安装在透气板上,隔离板设置在进料口和出料口之间的位置,隔离板上设有透料孔。
所述的料室上端安装有排渣口和观察口。
所述的隔离板为圆环形。
当料室直径为1米时出料口的设置数量为3-15个。
所述的出料口沿料室周向均布。
所述的透料孔周围设置耐磨陶瓷或涂耐磨涂料层。
本发明的优点和效果如下:
本发明采用圆形分料箱的形式,将过去的分料箱形式加以改进,实现了氧化铝在分料箱内等距离分料,有效的增加了分料的精度和分料的数量,减少了分料的占用空间,有利于净化系统内部的配置和提高净化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平面配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料口;2、出料口;3、排风口;4、排渣口;5、观察口;6、气室;7、料室;8、隔离板;9、透料孔;10、进风管;11、透气板;12、进料溜槽或进料管道;13、出料溜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加以详细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受实施例所限。
如图1和2所示,本发明圆形多点分料箱的料室7的横截面为圆形,料室7的上端安装有进料口1、排风口3、排渣口4和观察口5,进料口1与进料溜槽或进料管道13连接,料室7的下端连接横截面为圆形的气室6,料室7与气室6之间通过透气板11连接,料室7内设有隔离板8,隔离板8安装在透气板11上,隔离板8设置在进料口1和出料口2之间的位置,隔离板8为圆环形,隔离板8上设有透料孔9,气室6的下端设置出料口2和进气管10,出料口2与出料溜槽13连接。
透气板11可以采用帆布板等不透料但透气的隔板。当料室7直径为1米时出料口2的设置数量为3-15个。出料口2可以沿料室7周向均布。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氧化铝通过进料溜槽或进料管道再经分料箱进料口1进入圆形分料箱料室7内,在气力作用下沸腾,沸腾的氧化铝经过透料孔9进入分料箱出料口2,在透料孔9处设置过滤隔栅,除去氧化铝中的沙石等杂质,杂质由排查孔4排出。分料箱出料口2与出料溜槽相连,对均匀分料的氧化铝进行输送。分料箱的供风由进风管10向气室6输送风量,分料箱料室7中的风量经排气孔3排入集气系统。箱料7由耐磨钢板焊接而成,分料箱内部被氧化铝直接冲刷的透料孔9周围衬耐磨陶瓷或涂耐磨涂料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未经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294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