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煤矿山尾矿安全环保处理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29461.0 | 申请日: | 2008-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3410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0 |
发明(设计)人: | 刘兴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勃 |
主分类号: | B28C1/18 | 分类号: | B28C1/18;B28C1/20;B28C7/14;B28B3/00 |
代理公司: | 沈阳技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志刚 |
地址: | 123000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煤矿 尾矿 安全 环保 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煤矿山尾矿的综合利用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非煤矿山尾矿安全环保处理的方法。
背景技术
尾矿是矿山二次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矿石在经过粉碎、浮选、磁选等提取有用成分之后的矿渣,在当时条件下不宜再分选的矿山固体废弃物,堆放在开采矿山附近修建的尾矿库内。日积月累,堆存的尾矿数量越来越大。我国现有矿山尾矿库2700多座,尾矿积存量约50亿吨。而且还以每年约3亿t的速度增加。随着矿业开发规模的增大和入选矿石品位的降低,尾矿堆存的数量还将逐年增大。大量尾矿的堆存,不仅占用大量土地,造成矿产资源的浪费,而且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同时还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山西临汾新塔矿业有限公司尾矿库溃坝事故就是一次血的教训。当前,我国矿山尾矿的综合利用率还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尾矿的综合利用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占用土地,保护和改善环境,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矿产资源需求将持续大幅度增加,矿产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在矿产资源领域中,积极推进矿产资源、工业废物的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是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环节。其中矿山尾矿的开发利用将是21世纪矿产综合利用范围最广、潜力最大、经济和社会效益最好的领域之一。
因此,对尾矿的治理和开发利用已成为21世纪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煤矿山尾矿安全环保处理的方法,该方法通过磨粉粉碎、特别针对过滤器所设计的过滤方式、搅拌机搅伴进入烧砖机等工序将尾矿在封闭的状态下加工、处理成建筑用材,实现安全环保处理非煤矿山尾矿的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非煤矿山尾矿安全环保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装设磨粉车间、过滤器、搅拌机、免烧砖机,该方法的工艺过程是:
1)首先将尾矿进入磨粉车间经粉碎机,通过粗磨、精磨工序,将磨矿中的金属实现分级,并将尾矿磨粉50-60目;
2)将粉碎了的矿浆通过传输管道由高至低落入尾矿过滤器的进料口进入过滤器,过滤器传动装置经筒体上的齿条带动过滤器筒体旋转,进行过滤分离,或将矿浆再次进行金属过滤分离;
3)渣泥在过滤器内的带料板旋转带动下由高处滑落在滑板上,由过滤器的出料口滑出在传输管道上送入搅拌机中搅伴,搅伴时可视情况添加填料;
4)搅伴后的、或已经配好的渣泥料进入免烧砖机压制成型,即可制成所需的建筑用材。
如上所述的非煤矿山尾矿安全环保处理方法,其所述过滤器包括轴承、筒体、带料板、风机、滤网、支架、滤水槽、齿条、传动装置,过滤器内周筒体上设有条状的有间隔、匀佈的带料板,过滤器筒体两边制有筒状的支撑筒台,支架经轴承与其配合,支撑筒台又为进料口、出料口,滑板成角度插入进出料口内,筒体内筒设有滤网,筒体的外壁上呈圆周的固定有两圈齿条,传动装置与之配合,筒体的底部制有滤水槽,上部设有风机。
本发明的优点与效果是:
1.本发明集选矿、粉碎、分级、过滤及后加工设备为一体,封闭式处理非煤矿山尾矿,其设备通用性强、可实现一机多用,其过滤器除可分级、过滤外,并且具有水回收装置、系统有水循环系统,因此节约水资源,降低了生产成本。
2.本发明系统及设备的输送尾矿方式,采用了重力落差递减方式,极大的节约了动力输送,减少了生产成本。
3.本发明系统及设备可根据矿浆成分,通过固液分离后渣泥变成用于制作砖和混凝土制品,调整其尾矿的粉碎和过滤颗粒的大小,可满足配制多种建材原料。
附图说明
本发明附图为系统流程示意图。
图中:1-轴承;2-出料口;3-筒体;4-带料板;5-风机;6-滤网;7-支架;8-滑板;9-滤水槽;10-齿条;11-传动装置;12-进料口;13-传输管道;14-搅拌机;15-免烧砖机;16-磨粉车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系统的具体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勃,未经刘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294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