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棚车用竹制车门挡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29796.2 | 申请日: | 2008-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2862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13 |
发明(设计)人: | 李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洋 |
主分类号: | B61D19/00 | 分类号: | B61D19/00;B61D3/00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洪福 |
地址: | 116000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棚车 用竹制 车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棚车在装货物时,用于防护货物挤胀车门而采用的车门挡,特别涉及一种竹制车门挡。
技术背景
在铁路的货运中,许多重要货物都要用棚车装运,由于棚车的左、右两侧车门在不同的站台需要交替开门,完成上货或卸货的任务。这样就存在着在一侧上货时,可能将另一侧的车门挤死,而无法开门。为了防止出现这种问题,而在棚车的车门内侧放置一个车门挡板。现在所使用的车门挡板有两种结构型式一种是顶端为木桩式板条结构,其存在经常刺破货物包装,影响货物的正常转运,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另一种结构是由一根顶横板、一根中横板和多根竖板所组成;由于没有下横板不能构成封闭结构体,故稳定性差、容易变形,并且多根竖板的板尖也易损伤货物,造成损失。另外由于都采用木材制造,存在弹性差、极易破损。针对现场使用所存在的这些问题,研制一种竹制车门挡以克服现存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棚车装货物时用于防护货物挤胀车门而采用的一种竹制车门挡。这种结构具有周边平滑、不易变形、弹性强、防碰撞性好、使用安全等特点。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棚车用竹制车门挡,其结构由门挡上横梁、门挡下横梁、门挡立柱、左侧紧固斜拉件和右侧紧固斜拉件所组成。门挡上横梁和门挡下横梁位于上下两侧,在其中间部装有一组门挡立柱,每根门挡立柱都垂直安装在门挡上横梁和门挡下横梁中间。在上、下横梁和立柱相交处均钻有圆孔,并采用硬竹楔钉固;在门挡上横梁和门挡下横梁中间的左右两侧装有左侧紧固斜拉件和右侧紧固斜拉件。本发明所述的门挡上横梁、门挡下横梁和门挡立柱全部采用竹制材料制造;左侧紧固斜拉件和右侧紧固斜拉件采用铁丝线制造。本发明所述的门挡立柱采用5-10根均布的垂直安装在门挡上横梁和门挡下横梁中间。
本发明的特点及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由于采用竹制车门挡具有结构新颖、弹性强、防碰撞性好、使用安全等特点。
2、本发明由于采用门挡上横梁和门挡下横梁位于上下两侧,在其中间部装有一组门挡立柱,故而周边平滑、不易变形、对货物无损伤,可保证货物的正常转运。
3、本发明由于采用在门挡上横梁和门挡下横梁中间的左右两侧装有左侧紧固斜拉件和右侧紧固斜拉件,可保证竹制车门挡的坚固耐用、可重复使用、节约成本、减少浪费。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附图是一种棚车用竹制车门挡的结构示意图。
1门挡上横梁、2门挡下横梁、3门挡立柱、4左侧紧固斜拉件、5右侧紧固斜拉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法如附图所示,其结构门挡上横梁1和门挡下横梁2位于上下两侧,在其中间部装有一组门挡立柱3,每根门挡立柱3都垂直安装在门挡上横梁1和门挡下横梁2中间;在上、下横梁和立柱相交处均钻有圆孔,并采用硬竹楔钉固;在门挡上横梁1和门挡下横梁2中间的左右两侧装有采用铁丝线制造的左侧紧固斜拉件4和右侧紧固斜拉件5。门挡上横梁1、门挡下横梁2和门挡立柱3全部采用竹制材料制造。
竹制车门挡分为两种规格:
1、当门挡上横梁1和门挡下横梁2的长度为3500mm时,门挡上横梁1和门挡下横梁2的中间距离为1000mm时;在其中间部装有一组门挡立柱3的数量为7根,两相邻门挡立柱3的间距为400mm。在门挡上横梁1和门挡下横梁2上钻有Φ35mm的圆孔,将门挡立柱3插入到圆孔中;再用采用硬竹楔钉固。左右两侧端的门挡立柱3分别距门挡上横梁1和门挡下横梁2的两侧端头连线的垂直距离为550mm。
2、当门挡上横梁1和门挡下横梁2的长度为4500mm时,门挡上横梁1和门挡下横梁2的中间距离为1000mm时;在其中间部装有一组门挡立柱3的数量为9根,两相邻门挡立柱3的间距为400mm。在门挡上横梁1和门挡下横梁2上钻有Φ35mm的圆孔,将门挡立柱3插入到圆孔中;再用采用硬竹楔钉固。左右两侧端的门挡立柱3分别距门挡上横梁1和门挡下横梁2的两侧端头连线的垂直距离为65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洋,未经李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2979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