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限压限流保护的内燃机车恒功率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30115.4 | 申请日: | 2008-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4228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7 |
发明(设计)人: | 蔡志伟;韩树明;管明华;高磊;程显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P9/14 | 分类号: | H02P9/14;G05F1/66 |
代理公司: | 大连非凡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闪红霞 |
地址: | 116022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限压 限流 保护 内燃机车 功率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功率内燃机车功率控制方法和装置,尤其是一种可降低司控人员劳动强度、排除人为的安全隐患、使机车安全、可靠、高效运行的带限压限流保护的内燃机车恒功率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的内燃机车恒功率控制通常采用模拟电路和开环控制的方法,不仅控制工况范围有限,而且容易受环境因素改变影响控制精度,电气系统冲击较大,无法实现极限情况下的控制和保护功能,不能实现柴油机完全按照最优功率曲线工作。以上所述缺点已逐渐成为影响内燃机车安全、可靠运行的瓶颈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降低司控人员劳动强度、排除人为的安全隐患、使机车安全、可靠、高效运行的带限压限流保护的内燃机车恒功率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带限压限流保护的内燃机车恒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如下步骤进行:
a.检测当前柴油机转速值、主发动机电流反馈值、电压反馈值并计算功率反馈值;
b.计算当前柴油机转速下的限流、限压、限功率值;
c.确定当前电流、电压、功率值基准值;
d.根据当前主发动机电流反馈值、电压反馈值及功率反馈值,确定PI调节参数;
e.将电流基准值及反馈值输入限流PI调节器,将电压基准值及反馈值输入限压PI调节器,将功率基准值及反馈值输入限功率PI调节器;
f.将限流PI调节器、限压PI调节器、限功率PI调节器的输出值进行比较,取其中最小值;
g.计算PWM控制参数;
h.生成励磁控制信号,对励磁机进行控制。
在b步骤后进行是否需要降低限功率值判断,是则进行降低功率限值。
本发明采用电流、电压、功率三个闭环相互比较的方法控制PI调节输出,通过PWM方式实现精确控制。可根据当前工况,通过输出比较的方式实现了PI调节策略的自动选择和无扰动切换,能够实现主发电机恒限压、恒限流控制,确保柴油机稳定工作和主电路的安全、可靠,从而提高内燃机车的整体牵引性能和运行的可靠性,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司控人员的劳动强度和人为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程序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电路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设备连接如图2所示:设有16位单片机(Intel87C196),励磁机、主发电机、整流柜的输出信号通过信号处理电路与单片机相接,单片机的输出再与励磁机相接。
具体控制方法按照1所示的流程进行,
a.从励磁机取值,以完成对当前柴油机转速值的检测;从主发电机输出检测主发电机电流反馈值、从整流柜的输出检测电压反馈值,将得到的检测值通过滤波、模数转换等信号处理电路处理后,输入至单片机,单片机计算电流、电压乘积,即计算出功率反馈值并存储所取得的柴油机转速值、电流反馈值、电压反馈值、功率反馈值;
b.单片机根据当前柴油机转速,通过单片机中设置的电压、电流、功率基准器生成出相应的电压、电流和功率限值,即计算当前柴油机转速下的限流、限压、限功率值;
c.通过单片机中设置的电压、电流、功率的加减载控制器,确定当前电流、电压、功率值基准值;
d.根据当前主发动机电流反馈值、电压反馈值及功率反馈值,确定PI调节参数,以保证控制系统具有优良的瞬态和稳态性能;PI调节参数即PI调节器的Kp,比例放大系数,Ki积分放大系数,其参考值是通过理论计算结合大量实验获得的;
e.将电流基准值及反馈值输入限流PI调节器,将电压基准值及反馈值输入限压PI调节器,将功率基准值及反馈值输入限功率PI调节器;限流PI调节器、限压PI调节器及限功率PI调节器均有单片机完成;
f.将限流PI调节器、限压PI调节器、限功率PI调节器的输出值进行比较,取其中最小值;
g.计算PWM控制参数;
生成励磁控制信号,对励磁机进行控制,使主发电机输出为恒功率、恒电压或恒电流。
实施例2:
基本结构及步骤同实施例1,与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在b步骤后进行是否需要降低限功率值判断,如果需要就要对柴油机转速下的限流、限压、限功率值进行降低功率限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3011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