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力-机械一体化排沙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30596.9 | 申请日: | 2008-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7283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25 |
发明(设计)人: | 张金良;练继建;杨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金良 |
主分类号: | E02F5/28 | 分类号: | E02F5/28;E02F3/88 |
代理公司: | 郑州科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欣棠;郭乃凤 |
地址: | 450003河南省郑州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力 机械 一体化 装置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排沙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水力-机械一体化排沙装置,属于水利水电工程领域的技术装备。
二、背景技术:
目前,水库、河道或航道采用的排沙技术有两类:一是机械挖沙:挖泥船配置各种吸泥装置,这种排沙方式需要外加能量将泥浆输送至指定位置,对于淤积量大的水库泥沙则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才能达到目的。另一种是水力输沙:利用泥沙运动的特性将泥沙输送至排沙口前再由排沙洞排出,这种排沙方式虽然是利用水力输沙,不需要耗费外加能量,但必须将泥沙运送到排沙口前的漏斗范围内,才能将其输送至水库下游,由于水库坝前排沙漏斗体积有限,往往排沙效率不高。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需外加能量、排沙效率高且能耗小的水力-机械一体化排沙装置。
本发明为解决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水力-机械一体化排沙装置,含有虹吸式输沙管和浮筒,所述虹吸式输沙管的首端安装有吸沙器,该吸沙器上固定有潜水箱,所述潜水箱通过钢缆与水面的拖船连接,便于移动,并且,所述潜水箱设置有进气管和排水管,该进气管和排水管的控制阀设置在拖船上,所述进气管分别与压力气源和水源转换连通,便于向进气管内通气或通水。
所述吸沙器含有多个吸沙管口,多个吸沙管口分布在不同方向。
所述吸沙管口的端部封闭,其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吸沙孔。
本发明的积极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利用全新的排沙理念,将水力与机械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改变此前的单纯机械挖(吸)沙和输沙或单纯水力输沙的模式,主要利用自然力(水力)输沙,耗能小、输沙效率高。
2、本发明的吸沙器含有多个吸沙管口,且多个吸沙管口分布在不同方向,所有吸沙管口的端部封闭,其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吸沙孔,这样的机构有效地防止泥沙的淤堵,因而输沙效率更高。
3、本发明的水力-机械一体化排沙装置,虹吸式输沙管的首端安装有吸沙器,其尾端固定在坝体上设置的支墩上,吸沙器上固定有潜水箱,采用潜水箱带动吸沙器上下运动,其操作方便、便于移动控制,使用十分方便。
4、本发明拖船功率不大。吸沙器的升降靠潜水箱的充排水实现,拖船仅带动吸泥头变换位置,另外,泥沙输送靠自然力,输送泥沙过坝的能量由水库上下游的水头差提供,无需外加能量,因而能耗小。
5、本发明排沙效率高。经计算并参考相关文献,其排沙效率可达300kg/m3以上。
6、本发明适用范围广,且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易于推广,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水力-机械一体化排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吸沙器俯视图的放大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1和图2,图中,水力-机械一体化排沙装置的虹吸式输沙管4的首端安装有吸沙器2,该吸沙器2上固定有潜水箱3,潜水箱3通过钢缆10与水面的拖船1连接,便于移动,并且,潜水箱3设置有进气管9和排水管8,该进气管9和排水管8的控制阀设置在拖船1上,进气管9分别与压力气源和水源转换连通,便于向进气管9内通气或通水。虹吸式输沙管4的尾端固定在坝体6上设置的支墩7上。为了增加虹吸式输沙管4的尾端的浮力,在坝体6内侧的虹吸式输沙管4上固定有浮筒5。
为了防止淤堵,吸沙器2设置有五个吸沙管口,五个吸沙管口分布在三个方向上,且吸沙管口的端部封闭,其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吸沙孔。
排沙时,根据不同工程的具体情况,虹吸式输沙管4的过坝位置可选择在泄洪闸、溢流坝或其它位置。尽量选在虹吸管最高点距库水面低的位置,目的是减小虹吸管最高点的真空度。拖船1为简易机动船,其功率可根据具体工程排沙规模而定。初始运行时应将虹吸式输沙管4内预先充满水再放出,形成虹吸管,然后依靠水的压力进行虹吸排沙。
当需要吸沙器2沉入水下时,打开进气管9上的阀门向潜水箱3内充水,潜水箱3下沉。当需要提升吸沙器2并变换位置时,用气泵通过进气管9向潜水箱9内充气,由排水管8压出水体,潜水箱3上浮。潜水箱3的升降靠其自身充排水而产生的浮力实现,除非检修升至水面或岸边外,运行中仅需升到合适高度能使拖船带动横向移动即可。
改变吸沙器上吸沙管口的数量、改变浮筒的数量、以及改变潜水箱进气排水结构能够组成多个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常见变化范围,在此不一一详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金良,未经张金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3059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