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RFID多协议读写器切换方法及其控制切换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31545.8 | 申请日: | 200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705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07 |
发明(设计)人: | 王忠勇;邓计才;宋豫全;高向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7/00 | 分类号: | G06K7/00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1109 | 代理人: | 霍彦伟 |
地址: | 450001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rfid 协议 读写 切换 方法 及其 控制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RFID多协议读写器的 切换方法,并涉及一种实施该方法的RFID多协议读写器的软开关控制切换系 统。
背景技术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 射频信号和空间耦合,即电感耦合或电磁耦合的传输特性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 获取相关数据,通过后台网络使得物品跟踪和信息共享可以在更大范围乃至全 球范围进行。作为一种新兴的自动识别技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近年来得 到了迅速发展,国内基于RFID的应用包括城市交通一卡通系统和第二代身份证 等,并逐渐形成了一个朝气蓬勃的新产业。但另一方面,随着RFID技术的迅速 发展,国际上纷纷推出各种通信协议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合,协议之间互不兼 容,标准不统一已成为制约RFID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工作可靠、能够自动完成不同协议之 间自由切换的方法及其RFID多协议读写器的由软件控制的控制切换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中的RFID多协议读写器根据上位机命令确定接收信号的标准,通过 调整由软件控制的可控电路的工作参数和工作状态,使接收通道电路和发射通 道电路根据不同协议的输入信号进行处理。
上述的可控电路包括可控带通滤波器和可控解调器。
上述的RFID多协议读写器为ISO15693和14443A、B标准的双协议RFID 读写器。
一种RFID多协议读写器的控制切换系统,它包括控制系统、发射通道电路、 接收通道电路和上位机串口通信电路;发射通道电路和接收通道电路均与控制 系统相连接,控制系统与上位机串口通信电路相连接,上述的接收通道电路包 括输入匹配电路、可控带通滤波器、信号放大电路和可控解调电路,其中,输 入匹配电路相连可控带通滤波器,可控带通滤波器连接信号放大电路,信号放 大电路连接可控解调器,且可控解调器和可控带通滤波器还直接与控制系统相 连接;上述发射通道电路所产生的发射信号及发射信号的调制方式受控制系统 的控制,其中调制器的输入端与控制系统相连接,调制器的输出端连接功率放 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连接输出匹配电路。
上述的可控解调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等效电阻和第四电容,等效电阻和 第四电容并联连接后与第一二极管的阴极相连接;上述的等效电阻包括串联连 接的第一电阻和第五电阻,其中,第一电阻和第五电阻的公共端连接至控制系 统中。
上述的可控带通滤波器为一阶并联谐振带通滤波器,它包括并联连接的第 六电容和第三电阻,其中第六电容和第三电阻的公共端连接至控制系统中。
上述的RFID多协议读写器为ISO15693和14443A、B标准的双协议RFID 读写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发明,将硬件电路的工作参数通过由软件控制的开 关电路来进行自动切换,称之为软开关切换。这样,通过软开关切换实现电路 工作状态的变换或转换,使电路能针对多种信号进行自动接收和处理。通过软 件控制可自动切换电路的工作参数,使读写器能够完成对不同协议RFID射频卡 的读写操作,满足了射频卡对工作参数变化的需求,降低了不同协议射频卡应 用的成本,有利于射频卡的大范围推广和普及。另外,通过电路的灵活设计以 及系统成本的考虑,应用软开关切换技术可构成双协议,如ISO15693、14443A、 B标准的RFID射频卡读写器,以及在此基础上通过扩展形成双协议以上的多协 议读写器,同时也包括应用于其它需要RFID技术的设备或电路上。采用软开 关切换电路实现多协议标签将可以满足多种场合应用需要,有利于RFID技术发 展和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软开关控制切换图;
图2为本发明的原理框图;
图3为本发明中实施例1的可控解调电路图;
图4为本发明中实施例1的可控带通滤波器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未经郑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3154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