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井水锁伤害处理剂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31749.1 | 申请日: | 2008-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2375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06 |
发明(设计)人: | 李养池;赵倩云;李勇;陈迎花;周然;李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9K8/62 | 分类号: | C09K8/62 |
代理公司: | 西安慈源有限责任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鲍燕平 |
地址: | 710018陕西省西安市未***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井水 伤害 处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压裂液添加剂,特别涉及一种减小气井水锁伤害,降低启动压力,提高岩芯气相渗透率,保护储层的气井水锁伤害处理剂。
背景技术
水锁伤害严重影响气藏开发效果,已成为低渗透致密气藏的主要伤害之一,具体表现在妨碍及时发现和准确评价气层,增加作业成本、降低天然气采收率、减缓开发进程、延长资金回收期等。
水锁伤害程度与储层孔喉大小及分布,储集层渗透率,外来流体与岩石作用压力及时间、原始含水饱和度、地层压力、接触角及流体粘度等因素有关。对于低渗储层,随着渗透率降低,虽然在同等压差下进入储层的外来流体的量减小,但毛细管半径减小,自吸作用增加,且这部分自吸水更不容易返排出来。如果再加上储层低压,水锁伤害程度就更加显著增加,但当渗透率降低到一定程度后,靠自吸作用也不能使外来流体进入地层时,水锁伤害程度又会降低。
水锁包括可动水水锁和束缚水水锁两部分,可动部分可通过提高压裂液返排率得以部分解除。束缚水只有通过改进压裂液配方得以消减,使用水基压裂液,水锁是不可避免的。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岩石表面的润湿性、毛管压力和原始含水饱和度。岩石亲水性越强,储层潜在的水锁伤害越严重。对于苏里格盒8储层岩芯,水锁伤害实验结果表明,储层水锁伤害严重,伤害率在24.9%—94.6%,平均伤害率为75.5%。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井水锁伤害处理剂,它能降低启动压力,提高岩芯气相渗透率,减小气井水锁伤害保护储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气井水锁伤害处理剂,其特征是:它由下列组分按照重量百分比配比而成;其中主剂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重量百分比15.0%—20.0%;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重量百分比4.0%—7.0%;氟碳表面活性剂重量百分比0.5%—0.8%;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重量百分比5.0%—8.0%,余量是蒸馏水。
气井水锁伤害处理剂的制备方法是:在反应釜中加入减去其它成分重量后余量的蒸馏水,按照相对应单位的重量百分比,加入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15.0%—20.0%搅拌15~20min;升温至35~40℃,再按相对应单位重量百分比加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4.0%—7.0%和氟碳表面活性剂0.5%—0.8%,搅拌10~15min后,最后按照相对应单位的重量百 分比加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5.0%—8.0%,继续搅拌10~15min生产出水锁处理剂。
所述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是辛基酚聚氧乙烯醚,或十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所述的氟碳表面活性剂是陕西森瑞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SR18Y氟碳表面活性剂。
所述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是双8/10烷基二甲基溴化铵,或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
本发明的特点是:这种气井水锁伤害处理剂主要针对束缚水水锁伤害,它降低气液界面张力,剥落孔喉内水膜,增大水相和岩石的接触角,改变岩石表面的润湿性,降低毛管压力,减弱自吸作用,降低储层自吸水饱和度,降低启动压力,提高岩芯气相渗透率,减小水锁伤害,保护储层。
本发明所提到的辛基酚聚氧乙烯醚或十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与SR18Y氟碳表面活性剂的协同作用可以有效的降低液体表面张力,增大水相和岩石的接触角。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和双8/10烷基二甲基溴化铵可以使吸附在孔道表面的水膜变薄、脱落,有效的扩大了孔径。该气井水锁伤害处理剂与目前油田常用压裂液添加剂在常温和地层温度下配伍性良好,压裂施工前按设计比例配入压裂液,施工中注入井内,减小压裂液引起的水锁伤害,起到保护储层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实施例图表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表1毛细管自吸液面上升高度变化表;
表2岩芯启动压力变化表;
表3苏36-14-7/149水锁处理剂处理前后气相渗透率对比表;
图1苏36-14-7/149水锁处理剂处理前后气相渗透率对比图;
表4苏36-12-7/24水锁处理剂处理前后气相渗透率对比表;
图2苏36-12-7/24水锁处理剂处理前后气相渗透率对比图;
表5是本发明水锁处理剂的性能指标。
图表是本发明的效果评价实验及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3174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型仿生支架反应器
- 下一篇:一种基于十四烷的定形相变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