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稀土永磁材料加工用润滑冷却液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31945.9 | 申请日: | 2008-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9220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25 |
发明(设计)人: | 邹光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西工大思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M101/00 | 分类号: | C10M101/00;C10N30/06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子安 |
地址: | 710065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稀土 永磁 材料 工用 润滑 冷却液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润滑冷却液,具体涉及一种稀土永磁材料加工用润滑 冷却液。
背景技术
由于稀土永磁材料是一种粉末冶金产品,是一种硬脆材料,其洛氏硬 度HRC>60,其加工特性不同于一般材料,需要用金刚石镀膜切割刀片进 行加工,金刚石切片刀的特点是:金刚石切片刀是一种将金刚石粉镀在在 圆片状的不锈钢薄片上,刀口的厚度只有0.25mm,利用刀片的高速旋转, 带动金刚石镀膜磨削工件表面,达到磨切的效果,磨削过程需要冷却,磨 削过的粉末需要及时带走,同时,当刀片锋面切进工件后,刀身与工件之 间需要润滑,否则容易出现切割阻力,严重时出现夹刀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 种润滑、冷却效果好的稀土永磁材料加工用润滑冷却液,使用该润滑冷却 液可以提高加工效率,避免稀土永磁材料加工时出现的夹刀现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稀土永磁材料加工 用润滑冷却液,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
矿物油70-90% 植物油5-15% 动物油5-15%。
所述矿物油为柴油或煤油。
所述植物油为菜籽油、豆油或花生油。
所述动物油为猪油或牛油。
本发明制备方法为:按重量百分比称取矿物油、植物油和动物油,先 将矿物油放入到混油桶中加热到70℃,然后将植物油和动物油一起加入混 油桶中,混合1小时,冷却后即为润滑冷却液成品。
本发明中矿物油的主要作用:矿物油的主要作用是起到对工件和切片 刀的冷却作用,同时对磨削下来的粉末进行冲刷,提高切削速度。
动物油的主要作用:动物油起到润滑作用,减少刀身与工件之间的摩 擦阻力,节约能源,防止夹刀。
植物油的主要作用:增加动物油和矿物油的互溶性。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采用本发明进行稀土永磁材料 加工,切削效率大大得到提高,原来每小时可以切60cm2,现在每小时可 以切150cm2,原来一把刀可以切3000cm2,现在一把刀可以切7000cm2, 以往偶尔出现夹刀现象,现在不出现夹刀现象。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中的原料均按重量(公斤)计: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原料组成为:矿物油85公斤,植物油8公斤,动物油7 公斤。
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为:按上述重量称取矿物油、植物油和动物油, 先将矿物油放入到混油桶中加热到70℃,然后将植物油和动物油一起加入 混油桶中,混合1小时,冷却后即制得100公斤润滑冷却液成品。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原料组成为:矿物油70公斤,植物油15公斤,动物油15 公斤。
本实施例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原料组成为:矿物油90公斤,植物油5公斤,动物油5 公斤。
本实施例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原料组成为:矿物油80公斤,植物油10公斤,动物油10 公斤。
本实施例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原料组成为:矿物油75公斤,植物油13公斤,动物油12 公斤。
本实施例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6
本实施例的原料组成为:矿物油78公斤,植物油12公斤,动物油10 公斤。
本实施例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7
本实施例的原料组成为:矿物油88公斤,植物油6公斤,动物油6 公斤。
本实施例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8
本实施例的原料组成为:矿物油86公斤,植物油7.5公斤,动物油 6.5公斤。
本实施例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采用本发明上述实施例制备的润滑冷却液进行稀土永磁材料加工,切 削效率大大得到提高,原来每小时可以切60cm2,现在每小时可以切 150cm2,原来一把刀可以切3000cm2,现在一把刀可以切7000cm2,以往偶 尔出现夹刀现象,现在不出现夹刀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西工大思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安西工大思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3194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