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碳/碳复合材料纳米碳化硅-硅化钼复合涂层的制备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10231997.6 申请日: 2008-10-29
公开(公告)号: CN101386551A 公开(公告)日: 2009-03-18
发明(设计)人: 黄剑锋;刘淼;王博;曹丽云;殷立雄;曾燮榕;李贺军 申请(专利权)人: 陕西科技大学
主分类号: C04B41/89 分类号: C04B41/89
代理公司: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张震国
地址: 710021陕西省*** 国省代码: 陕西;6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复合材料 纳米 碳化硅 硅化钼 复合 涂层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复合涂层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碳/碳复合材料纳 米碳化硅—硅化钼复合涂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碳/碳(碳/碳)复合材料逐渐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由于碳/碳 复合材料热膨胀系数低、密度低、耐烧蚀、耐腐蚀、摩擦系数稳定、导热 导电性能好和高强度、高模量等特点,特别是随温度升高力学性能不降反 升的特性,因此其被应用于航空、航天及民用工业领域。然而,它的许多 上述性质只有在惰性气氛下或者是低于450℃的条件下才能保持,氧化失 重将使得碳/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明显下降,从而限制了其作为高温耐 火材料在氧化气氛下的广泛应用。因此,解决碳/碳复合材料高温氧化防 护问题是充分利用其性能的前提。

抗氧化涂层被认为是解决碳/碳复合材料高温氧化防护问题的有效方 法,但是单一的涂层很难有效的长时间的保护碳/碳复合材料免受氧化。 多层复合涂层可以长时间的保护碳/碳复合材料,所以成为了人们研究的 热点。在过渡层中,由于SiC与碳/碳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相容性, 所以被普遍采用。而作外涂层的材料和制备方法多种多样。MoSi2具有优异 的高温稳定性和抗氧化性能,具有1800℃氧化气氛下的高温稳定性。但 由于MoSi2与用包埋法制备的SiC内涂层热膨胀系数的差异,不能将MoSi2直 接作为外涂层材料。

到目前为止外涂层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溶胶-凝 胶法,包埋法,化学气相沉积,原位成型,熔浆涂覆反应等。采用溶胶凝 胶法制备的外涂层表面容易开裂并且涂层厚度不足的缺点[Huang Jian-Feng,Zeng Xie-Rong,Li He-Jun,Xiong Xin-Bo,Sun Guo-ling. Surf.coat.Technol.2005,190,255.],采用包埋法制备的碳化硅涂层 有于表面存在较大的应力,所以也容易出现表面开裂的现象[Fu Qian-Gang, Li He-Jun,Shi Xiao-Hong,Li Ke-Zhi,Sun Guo-Dong.Scripta Mater. 2005,52,923.],而原位成型法制备的涂层需要在1500℃下高温处理,且 不能一次制备完成[Huang Jian-Feng,Li He-Jun,Zeng Xie-Rong,Li Ke-Zhi.Surf.coat.Technol.2006,200,5379.],同样采用熔浆涂覆反 应法制备涂层仍然存要多次涂刷不能一次制备完成,需要后期热处理的弊 端[Huang Min,Li Ke-Zhi,Li He-Jun,Fu Qian-Gang,Sun Guo-Dong. Carbon.2007,45,1105.]。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不仅制备成 本低,而且操作简单、制备周期短不需要后期热处理的碳/碳复合材料纳 米碳化硅—硅化钼复合涂层的制备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1)选市售平均粒度为40nm的碳化硅粉体,粒度为180目的MoSi2粉 体,纯度≥99.7%的单质碘和纯度≥99.8%的异丙醇为原料,首先将 0.5g~1.0g的碳化硅粉体和0.1~0.3g的MoSi2粉体加入到锥形瓶中,再 将100~300ml的异丙醇倒入锥形瓶中制成悬浮液,再将悬浮液放入200~ 300W的超声波发生器中震荡30~60min,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12~24h得 到悬浮液A;

2)向悬浮液A中加入0.05~0.4g的碘单质,放入200~300W的超声 波发生器中震荡30~60min,取出后放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12~24h,所 得溶液B;

3)将上述溶液B倒入水热反应釜中,填充度控制在65~70%;然后将 带有SiC内涂层的碳/碳复合材料试样夹在水热釜内的阴极夹上,把水热 釜放入烘箱中;将水热釜的正负极分别接到恒压电源相应的两极上,水热 温度控制在80~300℃,电泳时间控制在5~60min,电源电压控制在120~ 230V,水热电泳结束后自然冷却到室温;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科技大学,未经陕西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3199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