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跨度非对称段斜拉桥配重控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32302.6 | 申请日: | 2008-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2407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06 |
发明(设计)人: | 符照星;徐永祥;赵斌;田晓东;薛永刚;梁鹏;闫永涛;李本良;马凌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E01D11/04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子安 |
地址: | 710054***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跨度 对称 斜拉桥 配重 控制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对斜拉桥梁部线形进行控制的大跨度非对称段斜拉桥配重控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配重施工是斜拉桥梁部控制施工中最主要的工序之一,目前,已施工的非对称段斜拉桥配重控制施工方法为:1、在箱内配重钢砂或卵石,采用此方法进行施工时,需要加大配重支撑支架的施工荷载,因而造成承重支架材料投入大;2、配重梁段施工的工序为先施工边跨梁段的配重,再进行边跨合龙,再继续施工主跨梁段并实施主跨合龙,最后一次性拆除配重梁段下的承重支架,采用此方法施工增大了梁段配重的实际重量,而其梁段配实际重量与设计重量不符则引起斜拉索索力的较大变化,从而进一步影响梁部线形及塔顶的偏移量,使斜拉索的索力调整量增大。综上,现有大跨度非对称段配重控制施工技术不能更好的控制梁部线行、塔顶的偏移及配重承重支架的安全性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大跨度非对称段斜拉桥配重控制施工方法,其施工方便,能够克服现有大跨度非对称段配重控制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不能更好地控制梁部线形、塔顶偏移及配重承重支架安全性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跨度非对称段斜拉桥配重控制施工方法,所施工的斜拉桥为钢筋混凝土箱梁斜拉桥,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挂篮对称施工主跨和边跨的悬臂梁段:挂篮施工关于索塔左右对称的主跨悬臂梁段和边跨悬臂梁段,并且在施工过程中同时对称安装斜拉索;
(b)施工边跨边墩与所述边跨悬臂梁段之间的边跨支架现浇梁段直至将边跨合龙,所述边跨支架现浇梁段为配重梁段且其下通过多个配重承重支架进行临时支撑;
(c)继续挂篮施工所述主跨悬臂梁段,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确定所需施工配重的配重梁段节段:通过对全桥梁面标高进行通测并结合对索塔塔柱顶的实测偏移量进行数据分析,同时根据所施工的主跨悬臂梁段节段以及斜拉索的安装进度进行确定,所需施工配重的配重梁段节段先于所施工的主跨悬臂梁段节段即二者关于索塔不对称;
步骤二、浇筑步骤一中所确定的配重梁段节段:所浇筑的配重材料为混凝土;
步骤三、通测全桥梁面标高且对索塔塔柱顶的偏移量进行测量,根据测量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后,确定能够拆除的配重承重支架;
步骤四、拆除步骤三中所确定的能够拆除的配重承重支架:拆除所述配重承重支架时,横桥向由两侧向中间逐渐进行拆除;
步骤五、浇筑所施工的主跨悬臂梁段节段;
步骤六、在步骤五中所施工完成的主跨悬臂梁段节段上,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步骤四中拆除配重承重支架的配重梁段节段上分别安装斜拉索;
(d)重复步骤(c)直至主跨合龙。
所述配重承重支架包括多根并排设置的竖向临时墩柱、顺桥向设置在多根临时墩柱上的贝雷梁和横桥向设置在贝雷梁上的多个横向分配梁,所述贝雷梁和横向分配梁之间横桥向放置有多个卸架楔,所述横向分配梁与所述配重梁段之间设置有箱梁底模板。
步骤四中所述的拆除所述配重承重支架时,横桥向由两侧向中间逐排拆除卸架楔。
所述临时墩柱上设置有钢筋混凝土盖梁,所述钢筋混凝土盖梁顶上设置有钢筋混凝土垫梁,所述钢筋混凝土盖梁和钢筋混凝土垫梁均设置在临时墩柱和贝雷梁之间。
步骤(b)所述配重梁段的每个箱室内预留有四个振捣孔和两个浇注孔,所述振捣孔同时为所浇注配重混凝土面的测量孔;所述配重梁段的每个箱室内标记有待浇混凝土面位置的标高;步骤二中所述的浇注所需施工配重的配重梁段节段时,采用水准仪通过所述测量孔测量实际所浇筑的混凝土面位置并与预先设计的所述标高进行比较,直至将混凝土浇注至所述标高处。
步骤二中所述的混凝土为现场搅拌而成的低标号混凝土,在现场搅拌时,对所述低标号混凝土的粗细骨料及水泥进行现场量测,保证其粗细骨料的配重偏差均小于1%,水和水泥的配重偏差均小于0.5%,最终使得所述低标号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更接近于预先设计的理论配合比。
步骤一中所述的所施工主跨悬臂梁段节段进行绑扎钢筋时,浇筑步骤二中所确定的配重梁段节段的混凝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323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