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人IL-13Rα2单克隆抗体的重链和轻链的可变区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32360.9 | 申请日: | 2008-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4013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7 |
发明(设计)人: | 金伯泉;陈丽华;宋朝君;龚玖瑜;徐竹蔚;杨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K16/18 | 分类号: | C07K16/18;C12N15/13;A61K39/395;A61P35/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陆万寿 |
地址: | 710032***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il 13 单克隆抗体 可变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单克隆抗体,特别涉及一种抗人IL-13Rα2单克隆抗体(FMMU-IL-13Rα2-7)的重链和轻链可变区,包括其氨基酸序列及其核苷酸序列。
背景技术
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针对其的治疗手段目前仍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继传统的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和免疫治疗之后,以结合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技术为代表的靶向抗体药物治疗正成为治疗肿瘤的新兴研究领域,受到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研究领域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人IL-13Rα2是特异性高表达于人神经胶质瘤、头颈部肿瘤、卵巢癌和肾癌等恶性肿瘤细胞表面的肿瘤特异性标志物,在恶性肿瘤的靶向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人IL-13Rα2作为人神经胶质瘤、头颈部肿瘤、卵巢癌和肾癌等恶性肿瘤细胞的治疗靶点早在1988年已引起美国FDA的注意,该组织先后制备了针对人IL-13Rα2治疗靶点的药物IL-13-PE38和针对人IL-13Rα2的单链抗体ScFv-PE融合分子。尽管IL-13-PE38已在神经胶质瘤、头颈部肿瘤、卵巢癌和肾癌等恶性肿瘤细胞的治疗中取得了疗效并已被美国FDA批准进入临床I/II期治疗,但由于在治疗肿瘤过程中,IL-13-PE38不仅与肿瘤细胞表面特异性表达的人IL-13Rα2结合,它还可以与表达于正常组织细胞表面的IL-13Rα1结合,损伤正常组织和细胞。由于缺乏严格的靶向性,限制了IL-13-PE38的进一步应用。为解决针对人IL-13Rα2的特异性靶向问题,美国FDA应用噬菌体展示库技术获得针对人IL-13Rα2的单链抗体,进而构建IL-13Rα2(ScFv)-PE38真核表达载体并表达获得了人源化的IL-13Rα2(ScFv)-PE38抗体制剂,但后续研究发现该分子与人IL-13Rα2亲和力较低,需要大剂量使用才能达到有效的杀伤肿瘤细胞的效果。
抗体单体分子是由两条相同的重链(H链)和两条相同的轻链(L链),通过链间二硫键连接而成的四肽链结构。H链和L链包括氨基(N)端和羧基(C)端,靠近N端的可变区(V区)由高变区/互补决定区(HVR/CDR)和骨架区(FR)组成;靠近C端为恒定区(C区)。重链可变区(VH)和轻链可变区(VL)形成的蛋白质折叠是抗原结合部位,其中的CDR/HVR是抗体与抗原决定基互补结合的部位,C区引发抗原抗体识别后的反应。抗体根据FR/C区不同可分为人源、鼠源等,鼠源性抗体在人体内使用时具有免疫原性,易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这些免疫反应可引起对鼠源性抗体的清除以及免疫复合物介导的超敏反应。为了克服鼠源性抗体的缺陷,需要构建高亲和力的特异性的嵌合抗体、单链抗体或人源化抗体。
在构建人源化抗体过程中,采用噬菌体抗体库等技术获得的人源化抗体亲和力不高,使用剂量大。为提高抗体的亲和力,最为重要的是获得具有良好特异性和亲和力的鼠源性亲本抗体,克隆其轻链和重链可变区基因,然后将可变区基因克隆入相应载体构建相应的基因工程抗体重组DNA,表达基因工程抗体来实现人源化。因此,筛选出特异性分泌高亲和力鼠源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克隆,从中克隆出高亲和力抗体的重链和轻链可变区基因,分析其氨基酸序列对进一步构建高亲和力和特异性的人源化基因工程抗体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亲和力的抗人IL-13Rα2单克隆抗体的重链和轻链可变区,包括其基因及其氨基酸序列,为构建高亲和力的抗人IL-13Rα2嵌合或人源化基因工程抗体提供支持。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1)制备一组小鼠抗人IL-13Rα2单克隆抗体,从中筛选出具有高亲和力的抗人IL-13Rα2单克隆抗体FMMU-IL-13Rα2-7;实验证实该单克隆抗体能够特异性地结合人IL-13Rα2,所述的证实实验包括ELISA检测、流式细胞仪检测及病理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2)克隆该单克隆抗体轻链和重链可变区基因;所述的单克隆抗体可变区基因序列如SEQ ID NO.3和SEQ ID NO.4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3236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胺糖化几丁聚糖复合物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四氧化三铁颗粒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