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环保长效型水溶性切削液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32487.0 | 申请日: | 2008-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479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杨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德 |
主分类号: | C10M105/56 | 分类号: | C10M105/56;C10N40/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23000 陕西省汉中***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保 长效 水溶性 切削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金属加工用的切削液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金属加工领域中,切削液在车、铣、刨、磨等方面已被广泛使用,它主 要有冷却、防锈、清洗、润滑四方面功能。随着切削液技术的发展,到目前为 止,切削液主要分为三大类:
1、乳化型:主要成份由矿物油和乳化剂组成,矿物油含量达50—80%,乳 化剂含量达15—30%,另外还加入极压剂和防锈剂以改善其抗磨性和防锈性能, 使用时用水稀释10—20倍,工作液外观为乳白色液体,这类切削液有良好的冷 却性和润滑性能,但存在如下缺陷:
①.微生物繁殖快,工作液快速劣化并且产生恶臭,保质期短;
②.稳定性差,容易分层;
③.安全、环保性差,容易伤害皮肤及不能直接排放。
2、半合成型:矿物油含量低于50%,其余是乳化剂和多种添加剂,工作液 浓度为5—10%,外观为乳白色液体,其稳定性比乳化型好一些,但由于还含有 相当数量的矿物油,其腐败变质、乳液稳定性、环保等方面问题没有得到根本 改善。
3、水溶型:主要由水溶性化学品所组成,使用时浓缩液用水稀释10—40 倍,形成全透明水溶液。这类切削液不含矿物油,基本消除了腐败变质、乳液 稳定性方面的问题,但存在以下不足:①.粘度较低,使用时易起泡;②.防锈 时间短,不到一星期工件上就会产生锈斑;③.含有部份有害物质,对皮肤有伤 害,排放液会污染环境;④.润滑性差,不能满足精加工的要求;⑤.用量大, 成本高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和不足,提出一种品质稳定、安全、 环保,加工、防锈性能优良,性价比高的水溶性切削液,以及这种切削液的制 备方法。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环保长效型水溶性切削液,其物料组分和重量百分配比为:
二乙醇胺8~10%,三乙醇胺9~10%,癸二酸3~6%,月桂酸4~6%, 酰胺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13~28%,渗透剂9~10%,聚乙二醇17~20%,润 湿剂7~10%。
环保长效型水溶性切削液的制备方法是:
1.先按下述方法制备酰胺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松香与顺丁烯二酸酐按重量比10:1备料,先将50%松香投入反应釜中加温 至180℃熔化,然后再加入剩余的松香,在搅拌下缓慢加入顺丁烯二酸酐,控温 180℃,反应2小时后再缓慢加入反应釜中物料总量3%的二乙醇胺,继续反应1 小时,冷却后出料,即得酰胺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外观为黄色黏稠状液体。
2.按下述方法制备切削液:
按照上述切削液物料组分和重量百分配比,常温常压下,先将三乙醇胺和 二乙醇胺加入到反应釜中持续搅拌30分钟,再加入癸二酸和月桂酸混合液,在 搅拌状态下依次加入渗透剂、聚乙二醇、润湿剂,静置60分钟滤去固形物,最 后加入酰胺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本发明水溶性切削液与现有技术水溶性切削液比较,具有如下优点:
1.优异的防锈性。由于以综合性能好的酰胺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防锈效 果极佳的二乙醇胺和三乙醇胺为主要原料,使得切削液在金属切削表面形成的 吸付膜均匀、稳定,铸铁加工件表面防锈时间可长达20天以上。
2.优良的清洗性能。切削液中聚乙二醇与二乙醇胺、三乙醇胺及月桂酸的 配伍,使切削液显示出优良的清洗性能,能把机床上的铁屑、油污、油泥清洗 得很干净;
3、良好的润滑性能。由于聚乙二醇与酰胺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 使切削液在刀具和金属之间形成了极压,体现出良好的抗磨性能,故能得到极 好的加工精度和表面光洁度。
4、工作液优异的稳定性。由于添加了癸二酸与月桂酸,使得各种原料相互 协同作用,并在较宽的PH值范围内发挥其特性,使得工作液具有优良的稳定性, 在任何加工条件下都不会出现分层和变质。
5、泡沫少。因不含乳化剂,消除了产生泡沫的根源,故其表面张力和稳定 性均优于国内外同类产品。
6、使用、管理方便。由于不含矿物油、亚硝酸盐、重金属等类物质,故在 使用、存放过程中不会产生品质衰败、腐败发臭现象,在使用中对人身无害。
7、无环境污染。按国家工业废水排放标准,各项指标均达到排放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德,未经杨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324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羧甲基化蔗渣木聚糖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净化工业型煤的生产方法